細語粗言俱入妙,醉中不必更陶真
出自宋代鄧肅《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自敘三首》:
惡聲不入伯夷耳,嚴陵拂袖釣寒水。
古來豪杰例幽居,佩{革遂}肯隨舟人子。
造化爐中忽為人,笑笑隨緣又何嗔。
細語粗言俱入妙,醉中不必更陶真。
年來三復韋編絕,得趣無多一味拙。
物外翛然我已仙,不愁石髓堅如鐵。
注釋參考
細語
低聲細說。 唐 李端 《拜新月》詩:“細語人不聞,北風吹裙帶?!?清 劉瀛 《珠江奇遇記》:“ 繡琴 傾餘瀝於地,細語曰:‘如此薄情人,當?shù)炀湃??!?郭小川 《廈門風姿》詩:“聽, 日光巖 下有笑聲朗朗, 五老峰 中有細語綿綿?!?/p>
入妙
謂達到神妙之境。多形容詩文或技藝高超。 明 陳繼儒 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 韓干 凡作馬,必考時日,面方位,然后定形骨毛色……故得入妙?!?清 韓泰華 《無事為福齋隨筆》卷上:“ 放翁 詩,善用‘陰’字,以心地清閒,故體帖得到。如‘乞借春陰護海棠’,‘正開郤要日微陰’,‘月過花陰故故遲’,‘春在輕陰薄靄中’,無不入妙?!?/p>
不必
不必 (bùbì) 無須,不一定,沒有必要 need not;not have to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?!啤ろn愈《師說》陶真
(1).流行于 宋 代的一種說唱伎藝,用鼓伴奏。從 元 明 以至 清 代,民間還在演唱,但已改用琵琶伴奏。它以演唱小說、歷史故事為主。一般認為是彈詞的前身。本作“淘真”。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覽志馀·熙朝樂事》:“ 杭州 男女瞽者,多學琵琶,唱古今小説平話,以覓衣食,謂之‘陶真’。大抵説 宋 時事,蓋 汴京 遺俗也?!?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說稗·文武解元》:“直省并禮部,皆許文武互試,中式者雖寥寥,然 孫少司馬 外,尚有其人。 徐本仙 , 胡瑨 是也。 胡 鄉(xiāng)試當在壬戌以前,自停止迄今,已百四十年,人遂不知有此舊例。氍毹弄弦索陶真,多以不經(jīng)目之矣。”參見“ 淘真 ”。
(2).指民間說唱的蓮花落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義倉賑濟》:“單單只有第三個孩兒本分,常常搶去了老夫的頭巾,激得我老夫性發(fā),只得唱個陶真。[丑]呀,陶真怎的唱。[浄]呀,到被你聽見了。也罷,我唱你打和。[丑]使得。[浄]孝順還先孝順子。[丑]打打咍蓮花落。”
鄧肅名句,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自敘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