韶芳媚洲渚,蕙氣襲衣襟。
出自唐朝張九齡《勝,因并坐其次相得甚歡,遂賦詩焉》
方駕與吾友,同懷不異尋。偶逢池竹處,便會江湖心。
夏近林方密,春馀水更深。清華兩輝映,閑步亦窺臨。
蘋藻復(fù)佳色,鳧鹥亦好音。韶芳媚洲渚,蕙氣襲衣襟。
蕭散皆為樂,裴回從所欽。謂予成夙志,歲晚共抽簪。
注釋參考
洲渚
水中小塊陸地。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島嶼緜邈,洲渚馮隆。” 唐 杜甫 《暮春》詩:“暮春鴛鷺立洲渚,挾子飜飛還一叢。” 阿英 《明朝的笑話》一:“如今那有閑洲渚,寄語沙鷗莫浪眠?!?/p>
襲衣
(1).尸衣。《禮記·士喪禮》“子羔之襲也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此明大夫死者襲衣稱數(shù)也?!?清 夏炘 《學(xué)禮管釋·釋士喪禮褖衣》:“男子殊衣裳為之,謂之玄端。惟既死之襲衣,連衣裳為之,謂之褖衣?!?/p>
(2).古代行禮時,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“無藉者則襲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凡衣,近體有袍襗之屬;其外有裘,夏月則衣葛;其上有裼衣;裼衣上有襲衣;襲衣之上有常著之服,則皮弁之屬也?!?/p>
(3).成套衣服。 宋 文瑩 《玉壺清話》卷三:“﹝ 太祖 ﹞賜 去華 襲衣、銀帶,為右補闕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》:“詔尚書左司郎中 汪應(yīng)辰 宴 國 於 玉津園 ……加賜襲衣、金帶、器、幣有差。”
張九齡名句,勝,因并坐其次相得甚歡,遂賦詩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