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劉志淵《大江東去四首》
別山美玉,匠一合成器,乾坤體辨。兩竅明開分日月,八卦九宮齊展。方寸心存,斡旋真要,乙木金相戀。幽人得趣,便將乾象推轉(zhuǎn)。微微騰倒元精,只憑眼下,暗里興雷電。萬匝千回循舊路,迤邐亂飛銀線。馥郁香塵,味能實(shí)腹,凈體今相見。光飛如雪,這回識得頭面。
初功混沌,在機(jī)緘斡變,坎中一氣。潛發(fā)氤氳初出地,升變陣云呈瑞。電掣雷轟,陰陽交會,致作廉纖雨。帝川飛過,化成玉鼎神水。溶溶九變生金,煉歸離內(nèi),點(diǎn)化成陽體。神變離形攄妙用,獨(dú)擅幕天席地。兀兀騰騰,隨方應(yīng)現(xiàn),坦坦無拘系。含融一體,頓然超出生死。
人生最貴,稟五行真氣,千靈夙賦。首足方圓天地肖,反被陰陽陶鑄。秋月春花,昨朝今日,斷送紅顏去。前程路險(xiǎn),到時(shí)手足無措。算來除卻一身,輕肥青紫,總是閑家具。好把中間心裂碎,靜里調(diào)和龍虎。孕出靈珍,天光內(nèi)發(fā),變作明珠庫。外融空界,卓然獨(dú)縱霞步。
天元教顯,正金蓮朵朵,開遍時(shí)節(jié)。士庶官僚咸仰奉,緣覺聲聞心說。悟者清涼,背之執(zhí)惱,多口明真訣。諸人著眼,照開千古心月。了知諸相皆空,不生妄想,當(dāng)體能消滅。境界真實(shí)無染著,種種抑絕分別。萬境一心,現(xiàn)前孤覺,寂寂圓明徹。凈無可觸,太虛一體無別。
以上劉志淵作品《大江東去》共4首
注釋參考
化成
教化成功。《易·恒》:“圣人久於其道,而天下化成?!薄稘h書·賈誼傳》:“故化成俗定,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,國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”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奉和圣制重陽日》詩:“宸衷在化成,藻思煥瓊琚?!?宋 張世南 《游宦紀(jì)聞》卷八:“其要在於擇善脩身,至於化成天下?!?魯迅 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:“其蠢蠢于四方者,胥蕞爾小蠻夷耳,厥種之所創(chuàng)成,無一足為 中國 法。是故化成發(fā)達(dá),咸出于己而無取乎人?!?/p>
玉鼎
(1).玉制的鼎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都邑》:“ 漢成帝 顧成廟有三玉鼎、二真金爐?!薄端螘し鹬鞠隆罚骸?晉成帝 咸康 八年 廬江 舂穀 縣 留珪 夜見門內(nèi)有光,取得玉鼎一枚,外圍四寸。 豫州 刺史 路永 以獻(xiàn)。著作郎 曹毗 上《玉鼎頌》?!?/p>
(2).指傳國重器。喻國運(yùn),政權(quán)。 明 夏完淳 《大哀賦》序:“玉鼎再虧,金陵不復(fù)?!?/p>
(3).古代炊具的美稱。 南朝 梁 劉孝標(biāo) 《東陽金華山棲志》:“故有忽白璧而樂垂綸,負(fù)玉鼎而要卿相。” 宋 秦觀 《茶》詩:“玉鼎注漫流,金碾響杖竹?!?/p>
(4).指香爐。 元 耶律楚材 《和景賢七絕》之三:“聲和塞色金徽潤,香散穹廬玉鼎溫?!?/p>
神水
(1).古指有神奇功效的靈水。 北周 庾信 《溫湯碑》:“醴泉消疾,聞乎 建武 之朝;神水蠲痾,在乎 咸康 之世。” 唐 韓鄂 《歲華紀(jì)麗·正月》:“貯神水以效祥?!痹ⅲ骸癌z《四時(shí)纂要》﹞立春日貯水謂之神水。釀酒不壞。” 宋 陳元靚 《歲時(shí)廣記·端午中·瀝神水》:“《金門歲節(jié)》:‘端午日午時(shí)有雨,則急斫竹一竿,竹節(jié)中必有神水,瀝取獺肝為丸,治心腹積聚病?!?/p>
(2).唾液的別稱。 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人一·口津液》:“人舌下有四竅:兩竅通心氣,兩竅通腎液。心氣流入舌下為神水,腎液流入舌下為靈液,道家謂之金漿玉醴。”
劉志淵名句,大江東去四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