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文講聲形,誤字辨魯魚
出自宋代陸游《寄酬曾學士學宛陵先生體比得書云所寓廣教僧》:
庭中下乾鵲,門外傳遠書,小印紅屈蟠,兩端黃蠟涂。
開緘展矮紙,滑細疑卵膚。
首言勞良苦,后問逮妻孥,中間勉以仕,語意極勤渠。
字如老瘠竹,墨淡行疏疏。
詩如古鼎篆,可愛不可摹。
快讀醒人意,垢癢逢爬梳。
細讀味益長,炙轂出膏腴。
行吟坐臥看,廢食至日晡。
想見落筆時,萬象聽指呼。
亦知題詩處,綠井石發(fā)麤。
公閑計有客,煎茶置風爐。
倘公無客時,濯纓亦足娛。
井名本季疵。
思人理豈無。
居然及賤子,媿謝恩意殊。
幾時得從公,舊學鋤荒蕪。
古文講聲形,誤字辨魯魚。
時時酌井泉,露芽奉瓢盂。
不知公許否?因風報何如。
注釋參考
古文
古文 (gǔwén) classical literature 上古的文字。泛指甲骨文、金文、籀文和戰(zhàn)國時通行于六國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(今“著”)大篆十五篇,與古或異?!?漢· 許慎《說文解字·序》 指秦以前的文獻典籍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(tǒng)稱,一般不包括“駢文”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 我們先前的學古文也用同樣的方法,教師并不講解,只要你死讀,自己去記住,分析,比較去?!斞浮度松R字糊涂始》 漢朝通行隸書,因此把秦以前的字體叫古文,特指許慎《說文解字》里的古文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(221-207B.C.)誤字
錯字;別字。 清 俞樾 《古書疑義舉例·因誤字而誤改例》:“凡遇誤字則宜改正,乃有改之不得其字而益以成誤者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蕭軍》:“《八月》在下月五日以前,準可看完,只能隨手改幾個誤字,大段的刪改,卻不能了?!?/p>
魯魚
“魯”“魚”兩字相混。指抄寫刊印中的文字訛誤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<玉臺新詠>序》:“高樓紅粉,仍定魯魚之文;辟惡生香,聊防 羽陵 之蠧?!?宋 楊億 《受詔修書述懷感事》詩:“望氣成龍虎,披文辯魯魚。” 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碑帖·唐開成石刻十二經(jīng)》:“原刻殘闕,為后人修改補輟,以至魯魚莫辨?!眳⒁姟?魯魚亥豕 ”。
陸游名句,寄酬曾學士學宛陵先生體比得書云所寓廣教僧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