橋梓
《文選·任昉〈王文憲集序〉》 李善 注引《尚書大傳》:“ 伯禽 與 康叔 朝於 成王 ,見乎 周公 ,三見而三笞之。二子有駭色,乃問於 商子 曰:‘吾二子見於 周公 ,三見而三笞之,何也?’ 商子 曰:‘ 南山 之陽有木名橋, 南山 之陰有木名梓,二子盍往觀焉!’於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觀之,見橋木高而仰,梓木晉而俯。反以告 商子 。 商子 曰:‘橋者,父道也;梓者,子道也?!焙笠蚍Q父子為“橋梓”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<王文憲集>序》:“孝友之性,豈伊橋梓;夷雅之體,無待韋弦。” 唐 張說 《右羽林大將軍王氏神道碑》:“禮義形於橋梓,哀戚過於縗麻?!?明 王世貞 《鳴鳳記·嚴嵩慶壽》:“慶春風橋梓齊榮,樂晚景椿萱同操?!?/p>
未足
(1).不足,不能?!逗鬂h書·齊武王縯傳》:“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,未足為功?!?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丹鉛新錄引》:“今所撰諸書,盛行海內(nèi),大而穹宇,細入肖翹,耳目八埏,靡不該綜。即 惠施 、 黃繚 之辯,未足侈也?!?/p>
(2).猶言算不得?!短綇V記》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支遁》:“ 遁 幼時,嘗與師共論物類,謂鷄卵生用,未足為殺,師不能屈。”
何為
為什么,何故。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今王死,其名未改,其眾未敗,何為還?”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歸心》:“江河百谷,從何處生?東流到海,何為不溢?” 唐 韓愈 《琴操·履霜操》:“兒罪當笞,逐兒何為?” 清 侯方域 《壯悔堂記》:“余向為堂,讀書其中,名之曰‘雜庸’?;蛟唬骸?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,身自滌器,與庸保雜作。子何為其然?’”
(1).干什么,做什么。用于詢問?!逗鬂h書·齊武王縯傳》:“﹝ 劉稷 ﹞聞 更始 立,怒曰:‘本起兵圖大事者, 伯升 兄弟也,今 更始 何為者邪?’” 唐 韓愈 《汴泗交流贈張仆射》詩:“新秋朝涼未見日,公早結(jié)束來何為?” 明 馮夢龍 《智囊補·上智·子產(chǎn)》:“ 子產(chǎn)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…… 太叔 曰:‘ 公孫 何為?’ 子產(chǎn) 曰:‘説也?!?/p>
(2).是什么?!逗鬂h書·何進傳》:“大將軍稱疾不臨喪,不送葬,今欻入省,此意何為?” 唐 徐夤 《人事》詩:“平生生計何為者?三逕蒼苔十畝田?!?/p>
秦觀名句,和蔡天啟贈文潛之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