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饒魯《重湖夜月》:
昔聞放翁歌鏡湖,船毛有酒船頭書。
又聞鑒湖賜賀老,剡川一曲春風(fēng)好。
番陽之東有重湖,風(fēng)光與此真不殊。
澄波湛湛秋瑩潔,碧月一片沈冰壺。
彩舟蕩漾搖畫槳。
上下天光映虛幌。
踏歌捶鼓樂者誰,武陵樵客來湖上。
賦詩橫槊何英雄,氣概或夸前兩翁。
我思此景勞夢寐,東望咄咄徒書空。
注釋參考
踏歌
踏歌 (tàgē) 傳統(tǒng)的群眾歌舞形式。古代很多民族都有。共同的特征是集體性,參加者圍成圓圈或排列成行,互相牽手或搭肩,上身動作不多,主要是腳下的舞步變化,邊歌邊舞 Ta-ge, 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鼓樂
鼓樂 (gǔyuè) 本指彈奏樂器。亦指敲鼓聲和奏樂聲,泛指我國民族音樂 strains of music accompanied by drumbeats 鼓樂大作 鼓樂喧天樵客
出門采薪的人。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答江琰書》:“或蹲林臥石,籍卉班荊,不過田畯野老、漁父樵客?!?唐 劉威 《游東湖黃處士園林》詩:“樵客出來山帶雨,漁舟過去水生風(fēng)?!?明 張居正 《擬詠四時山水花木翎毛畫·春》:“山鎖 秦 人里,煙迷樵客津。”
饒魯名句,重湖夜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