逐舞飄輕袖,傳歌共繞梁
出自唐代虞世南《奉和詠風應魏王教》:
逐舞飄輕袖,傳歌共繞梁。
動枝生亂影,吹花送遠香。
注釋參考
飄輕
(1).飄搖清輕之氣。 漢 張衡 《思玄賦》:“何道真之淳粹兮,去穢累而飄輕?!憋h,一本作“ 票 ”,又本作“彯”。
(2).形容物體很輕。 郭小川 《豐收歌》:“云霞真像飄輕飄輕的紅氈。”
傳歌
(1).傳送歌聲。《南齊書·王融傳》:“方今九服清怡,三靈和晏……東鞮獻舞,南辮傳歌?!?南朝 梁 蕭繹 《詠風》詩:“度舞飛長袖,傳歌共繞梁?!?唐 李嶠 《皇帝上禮撫事述懷》詩:“凱樂深居 鎬 ,傳歌盛飲 豐 。”
(2).傳授歌曲。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傳歌》:“前日才請一位清客,傳他詞曲?!?/p>
繞梁
(1).《列子·湯問》:“昔 韓娥 東之 齊 ,匱糧,過 雍門 ,鬻歌假食。既去,而餘音繞梁欐,三日不絶。”后遂以“繞梁”形容歌聲高亢回旋,久久不息。 晉 陸機 《演連珠》之十:“繞梁之音,實縈絃所思?!?南朝 梁 沉約 《詠箏》:“徒聞音繞梁,寧知顏如玉。”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記·懷春》:“繞梁雅足清歌,長袖由來善舞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丐仙》:“餘音嫋嫋,不啻繞梁?!?/p>
(2).古琴名。 晉 傅玄 《琴賦》序:“ 齊桓公 有鳴琴曰號鐘, 楚莊 有鳴琴曰繞梁?!?宋 虞汝明 《古琴疏》:“ 華元 獻 楚莊王 以繞梁之琴,鼓之,其聲嫋嫋,繞于梁間,循環(huán)不已?!?/p>
(3).古樂器名。形似箜篌,今已失傳?!锻ǖ洹匪摹罚骸?宋 孝武 大明 中, 吳興 沉懷遠 被徙 廣州 ,造繞梁。其器與箜篌相似。 懷遠 亡,其器亦絶?!眳㈤啞端螘分疽弧贰?/p>
虞世南名句,奉和詠風應魏王教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