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鮑溶《宿悟空寺贈僧》:
勞者謠燭蛾,致身何營營。
雪山本師在,心地如鏡清。
。
往與本師別,人間買浮名。
朝光畏不久,內(nèi)火燒人情。
。
迷路喜未遠,宿留化人城。
前心宛如此,了了隨靜生。
。
維持薝卜花,卻與前心行。
注釋參考
迷路
[lose one's way;do not know where one is] 迷失道路
他迷路了
詳細(xì)解釋(1).迷失道路。《后漢書·逸民傳·逢萌》:“后詔書徵 萌 ,託以老耄,迷路東西?!?唐 宋之問 《春日宴宋主簿山亭》詩:“攀巖踐苔易,迷路出花難。” 陳殘云 《山谷風(fēng)煙》第三二章:“朝著前頭走就行啦,不會迷路的?!?/p>
(2).比喻失去正確的方向。 唐 白居易 《刑部尚書致仕》詩:“迷路心迴因向佛,宦途事了是懸車。”
(3).比喻錯誤的道路。《四游記·哥閣君臣游獵》:“寡人原亦是僊班之人。今寡人失了本來面目,乞天僊大發(fā)慈悲,同寡人回朝,指引寡人迷路。”
(4).滿路。 唐 溫庭筠 《送洛南李主簿》詩:“槲葉曉迷路,枳花春滿庭?!?/p>
(5).方言。指霧。 清 顧祿 《清嘉錄·三朝迷路發(fā)西風(fēng)》:“諺云:‘三朝迷路發(fā)西風(fēng)?!徉l(xiāng)謂霧曰迷路,謂霧重,迷不得路逕也?!?/p>
(6).內(nèi)耳的一部分。分為骨迷路和膜迷路。
宿留
(1).停留;等待?!妒酚洝ば⑽浔炯o(jì)》:“宿留海上,與方士傳車及閒使求僊人以千數(shù)?!?司馬貞 索隱:“宿留,遲待之意,若依字讀,則言宿而留,亦是有所待,并通也?!薄逗鬂h書·韋義傳》:“今歲垂盡,當(dāng)選御史,意在相薦,子其宿留乎?” 李賢 注:“宿留,待也?!?唐 韓愈 《順宗實錄三》:“故 啟 宿留於 江陵 ,久之方行?!?/p>
(2).謂存之于心?!稘h書·李尋傳》:“唯棄須臾之間,宿留瞽言,考之文理,稽之《五經(jīng)》,揆之圣意,以參天心。” 王先謙 補注:“此宿留,亦謂存其言於心,以待后時之參驗也?!?/p>
(3).謂使宿衛(wèi)、滯留?!度龂尽侵尽り戇d傳》:“ 遜 書與 琮 曰:‘卿不師 日磾 ,而宿留 阿寄 ,終為足下門戶致禍矣。’”
化人
(1).有幻術(shù)的人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 周穆王 時,西極之國有化人來,入水火,貫金石;反山川,移城邑;乘虛不墜,觸實不硋。” 張湛 注:“化幻人也。” 清 趙翼 《<小倉山房集>中有<詠物詩>戲用其韻鏡》詩:“誰從對面偷描我,忽漫分身作化人?!?/p>
(2).指有道術(shù)的人?!蛾P(guān)尹子·四符》:“譬如化人,若有厭生死心、超生死心,止名為妖,不名為道?!?/p>
(3).佛教謂佛、菩薩變形為人,以化度眾生者?!斗g名義集·寺塔壇幢》:“ 周穆王 時, 文殊 、 目連 來化, 穆王 從之。即《列子》所謂化人者是也?!?宋 蘇軾 《同正輔表兄人游白水山》詩:“因隨化人履巨跡,得與仙兄躡飛鞚。” 王十朋 注:“ 自水巖 有大足跡,世謂之佛跡。今‘化人’,則借以言佛耳?!?/p>
(4).仙人。 前蜀 杜光庭 《溫江縣招賢觀眾齋詞》:“歷代化人,隨機濟物,大惟邦國,普及幽明,俱賴神功,咸承景貺?!?金 雷琯 《龍德宮》詩:“綵仗竟無金母降,仙裾猶憶化人攜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海市》之二:“灝氣空濛萬象來,非煙非霧化人裁?!?/p>
(5).勸化人;教化人。 唐 黃滔 《丈六金身碑》:“夫帝王之道,理世也;釋氏之教,化人也。理世之與化人,蓋殊路而同歸?!?宋 王禹偁 《柳府君墓碣銘》:“有 唐 以武勘亂,以文化人?!?/p>
鮑溶名句,宿悟空寺贈僧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