議論于題稱,春秋對問精
出自唐代賈島《送雍陶及第歸成都寧親》:
不唯詩著籍,兼又賦知名。
議論于題稱,春秋對問精。
半應(yīng)陰騭與,全賴有司平。
歸去峰巒眾,別來松桂生。
漲江流水品,當?shù)腊自瓶印?br>勿以攻文捷,而將學(xué)劍輕。
制衣新濯錦,開醞舊燒罌。
同日升科士,誰同膝下榮。
注釋參考
議論
議論 (yìlùn) 對某問題進行評議討論 comment;disucuss;exchange views on;talk over 議論 (yìlùn) 評議討論時表示的意見 remark春秋
春秋 (chūnqiū) 一年,四季 a year 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——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 幾度風雨,幾度春秋 年齡 age 我國古代名,指公元前770—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史書名。儒家經(jīng)典之一,相傳孔子根據(jù)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本之《春秋》以求其斷。——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對問
(1).互相問答交談。《三國志·吳志·闞澤傳》:“性謙恭篤慎,官府小吏,呼招對問,皆為抗禮。” 唐 陸龜蒙 《復(fù)友生論文書》:“未嘗干有司對問希品第,未嘗歷王公丐貸飾車馬。”
(2).古代文體之一。 戰(zhàn)國 時 宋玉 作《對楚王問》,以答問形式抒寫情志,后因名其體為“對問”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雜文》:“ 宋玉 含才,頗亦負俗,始造‘對問’,以申其志?!?范文瀾 注引 紀昀 評:“《卜居》《漁父》已先是對問,但未標對問之名耳。然 宋玉 此文,載於《新序》;其標曰對問,似亦 蕭統(tǒng) 所題?!?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四篇:“然則《騷》者,固亦受三百篇之澤,而特由其時游説之風而恢宏,因 荊楚 之俗而奇?zhèn)?;賦與對問,又其長流之漫於后代者也。”
(3).應(yīng)詔回答帝王的問難。 北周 庾信 《故周大將軍義興公蕭公墓志銘》:“無雙對問,實踵武於 丁鴻 ?!?唐 沉佺期 《自考功員外授給事中》詩:“何幸鹽梅處,惟憂對問機?!?/p>
(4).指受審問?!吨熳诱Z類》卷一二三:“ 周勃 終身有功,后來也下獄對問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二二回:“現(xiàn)有刀子是 宋江 的壓衣刀,必須去拿 宋江 來對問?!?/p>
賈島名句,送雍陶及第歸成都寧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