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舍吾獨存,同波終異流
出自宋代李廌《足亭張康節(jié)南亭也臺數(shù)尺亭在其上》:
人生天地間,海中一浮漚。
欲求無厭心,無乃不勝求。
知足有真樂,不然多悔尤。
淺儒急名譽,夸人矜智謀。
語默偕蟪蛄,生死等蜉蝣。
不如知足者,澹然樂忘憂。
袖手閱萬變,默坐觀九州。
眾舍吾獨存,同波終異流。
君看至足處,無得亦無修。
萬物固皆備,反照靡不周。
昧者強務(wù)外,巧偽日向偷。
昔饑止愿飽,既飽思膳羞。
昔寒止愿溫,既溫思孤裘。
非徒漫自苦,動輒成贅疣。
相圃有足亭,可見好善優(yōu)。
公孫皆秉哲,克念踐先猷。
欲種豈弟德,求異恩澤侯。
秀嶺聳蒼玦,寒溪搖翠鉤。
云傳鄧林雨,月送滄浪秋。
曉暝竹煙暗,午薰花氣浮。
涼颸泛南榮,返照過東疇。
所遇皆可樂,觴詠友浮丘。
豈必朝玄圃,弭節(jié)夕瀛洲。
永懷樹亭意,足焉此優(yōu)游。
注釋參考
同波
(1).同其波瀾。喻順時而動。《莊子·刻意》:“靜而與陰同德,動而與陽同波?!?成玄英 疏:“應(yīng)感而動,與陽氣同其波瀾。動靜順時,無心者也?!?/p>
(2).同其波瀾。喻混同于流俗?!段簳じ咴蕚鳌罚骸?潘符 摽尚, 杜熙 好和;清不潔流,渾不同波。” 唐 柳宗元 《種術(shù)》詩:“悟拙甘自足,激清愧同波?!?/p>
異流
亦作“異流”。1.水分開流動。比喻不相來往?!度龂尽な裰尽ざ盼鳌罚骸胺劦滦?,飢渴歷時,清濁異流,無緣咨覯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古意報袁功曹》詩:“ 涇 渭 各異流,恩情從此分?!?胡之驥 注:“ 涇 濁 渭 清,合流三百里不混?!?/p>
(2).分成不同流派。亦指不同流派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諸子》:“然則鬻惟文友, 李 實 孔 師,圣賢并世,而經(jīng)子異流矣?!?魯迅 《墳·未有天才之前》:“作者和讀者互相為因果,排斥異流,抬上國粹。”
(3).異教流輩。指道人、方士等。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內(nèi)臣職掌紀(jì)略》:“﹝ 魏學(xué)顏 ﹞且癖好黃白之事,門多異流。雖屢為丹客哄騙,而至老不厭也?!?/p>
李廌名句,足亭張康節(jié)南亭也臺數(shù)尺亭在其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