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袁燮《喜雪謝東林》:
去冬雪意慳,稍稍臘三白。
飛霙才到地,轉(zhuǎn)盼已消釋。
緬懷大有年,兆見瓊玉積。
今茲杳難期,春信亦已迫。
天公豈不仁,拙政難感格。
何時愜人意,四顧苦無策。
東林惠佳句,似慶平地尺。
見戲唯何甚,余方自刻責(zé)。
東林達(dá)余心,精禱凱有獲。
沈水煙未收,冰花已如席。
皓皓埋群山,霏霏連數(shù)夕。
郊原迷畔岸,徑畛失分畫。
兒童見未曾,耆老記疇昔。
幾年無此瑞,驚喜欲折屐。
皆云窮臘中,得此夜光璧。
莫言不堅(jiān)牢,究竟多利益。
端能殄遺蝗,亦復(fù)滋宿麥。
歡聲沸閭里,和氣蠲癘疫。
老宋差自{1*1}慰,足寄孤危跡。
小已不足道,吾民幸安宅。
作詩謝東林,至誠動金石。
注釋參考
郊原
原野。 南朝 梁 蕭子范 《東亭極望》詩:“郊原共超遠(yuǎn),林野雜依菲?!?宋 蘇軾 《過云龍山人張?zhí)祗K》詩:“郊原雨初足,風(fēng)日清且好?!?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送餞》:“國破山河在,城傾草樹迷??纯v橫白骨郊原蔽?!?郭沫若 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,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?!?/p>
畔岸
(1).放縱任性?!稘h書·司馬相如傳下》:“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,放散畔岸驤以孱顏?!?顏師古 注:“畔岸,自縱之貌也?!?/p>
(2).邊際。 唐 韓愈 《上襄陽于相公書》:“閤下負(fù)超卓之奇材,蓄雄健之俊德,渾然天成,無有畔岸?!?宋 蘇軾 《荀卿論》:“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(yuǎn)也,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。” 清 惲敬 《讀<孟子>二》:“ 孟子 皆以仁義言之,言良知良能亦然,則言實(shí)矣,豈如后儒之無畔岸哉!”
(3).范圍,限制。 清 曾國藩 《孫芝房侍講<芻論>序》:“嘗欲集鹽漕賦稅國用之經(jīng),別書一編,傅於 秦 書之次,非徒廣己於不可畔岸之域,先圣製禮之體之無所不賅,固如是也?!?黎庶昌 《<續(xù)古文辭類纂>序》:“ 曾氏 之學(xué),蓋出於 桐城 ,固知其與 姚先生 之旨合,而非廣己於不可畔岸也?!?/p>
徑畛
田間道路。語本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:“凡治野,夫間有遂,遂上有徑;十夫有溝,溝上有畛?!薄对姟ぶ茼灐む嫖贰耙喾柛?,十千維耦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一夫之間有通水之遂,廣深各二尺也,此遂上即有一步徑以通牛馬;其十夫有通水之溝,廣深各四尺也,此溝上即有一徑畛,以通大車?!?清 林頤山 《經(jīng)述·釋井田一》:“ 漢 魏 時井田之制雖亡,其溝洫徑畛或有存者?!?/p>
分畫
(1).亦作“ 分劃 ”。區(qū)分;劃分?!豆茏印っ鞣ń狻罚骸肮示枷嗯c,高下之處也,如天之與地也;其分畫之不同也,如白之與黑也?!?唐 元稹 《有酒》詩之一:“胡為沉濁以升清,矗然分畫高下程?!?宋 葉夢得 《石林詩話》卷上:“ 元豐 初,虜人來議地界, 韓丞相 名 縝 自樞密院都承旨出分畫。” 李新魁 《古音概說》第五章一:“韻圖中,等列的安排主要是按韻母元音發(fā)音狀況的不同來分劃的?!?/p>
(2).部署;調(diào)配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(jì)》:“兵多而分畫不明,將驕而政令不一?!?宋 司馬光 《論錢穀宜歸一札子》:“故能知其(天下錢穀)大數(shù),量入為出,詳度利害,變通法度,分畫移用,取彼有餘,濟(jì)此不足。”
袁燮名句,喜雪謝東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