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子翚《聞箏作》:
月高夜鳴箏,聲從綺窗來。
隨風(fēng)更迢遞,縈云暫徘徊。
余音若可玩,繁弦互相催。
不見理箏人,遙知心所懷。
寧悲舊寵棄,豈念新期乖。
含情郁不發(fā),寄曲宣余哀。
一彈飛霜零,再撫流光頹。
每恨聽者稀,銀甲生浮埃。
幽幽孤鳳吟,眾鳥聲難諧。
盛年嗟不偶,況乃容華衰。
道同符片諾,志異勞百媒。
棲棲墻東客,亦抱凌云才。
注釋參考
聽者
聽者 (tīngzhě) 特指聽眾之一 auditioning銀甲
(1).銀制的假指甲,套于指上,用以彈箏或琵琶等弦樂器。 唐 杜甫 《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》詩之五:“銀甲彈箏用,金魚換酒來?!?元 喬吉 《揚(yáng)州夢》第一折:“銀甲輕搊,《金縷》低謳。” 清 趙翼 《同北墅潄田觀西洋樂器》詩:“琵琶鐵撥彈,秦箏銀甲畫。”
(2).銀飾的鎧甲。
浮埃
附著在物體表面上的塵土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別怨》詩:“膏鑪絶沉燎,綺席生浮埃?!?唐 劉禹錫 《翠微寺有感》詩:“龍髯不可望,玉座生浮埃?!?宋 蘇轍 《舜泉復(fù)發(fā)》詩:“通衢細(xì)灑浮埃凈,車馬歸來似晚晴?!?清 方文 《贈祖心師》詩:“人間刑與辱,師視等浮埃。”
劉子翚名句,聞箏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