緬哉趨前規(guī),更作卻后圖
出自宋代葉適《奉賦德修西充大夫成都新園詠歸堂二首》:
我生海旁州,古言江來鋪。
力浮萬頃盡,坐識一溜初。
之子酌彼源,紺潔玉斗奭。
雅韻舒煩憂,逸駕陵趦趄。
詠歸有何意,豈亦歌風乎。
湛湛游無梁,滔滔濟無桴。
縱橫洄伏中,暮齒將焉需。
三間始開闢,十畝終耘鋤。
東西兩莊舍,兄弟相譍呼。
緬哉趨前規(guī),更作卻后圖。
顧思曲肱樂,一身匪求余。
我獨無家歸,羨子鐫自迂。
注釋參考
前規(guī)
(1).前人的規(guī)范、規(guī)矩?!稌x書·慕容垂載記》:“宜述修前規(guī),終忠貞之節(jié)。” 宋 梅堯臣 《依韻和刁經(jīng)臣讀李衛(wèi)公平泉山居詩碑有感》:“當時植珍木,豈是昧前規(guī),廢宅長春草,故山存舊碑。” 清 龔自珍 《上大學士書》:“ 文端 未嘗奏明裁汰,未奉明文,從而沿之,以前規(guī)后隨,恐 文端 不受。”
(2).指前代的規(guī)模?!端螘ち祭魝餍颉罚骸凹?世祖 承統(tǒng),制度奢廣,犬馬餘菽粟,土木衣綈繡,追陋前規(guī),更造 正光 、 玉燭 、 紫極 諸殿。”
卻后
亦作“卻后”。猶過后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假譎》:“卻后數(shù)日,公報姑云:‘已覓得婚處,門地粗可,壻身名宦,盡不減 嶠 。’”《百喻經(jīng)·婆羅門殺子喻》:“時諸世人卻后七日聞其兒死,咸皆嘆言:‘真是智者,所言不錯?!?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羯若鞠闍國》:“卻后七日,當還本生。”
葉適名句,奉賦德修西充大夫成都新園詠歸堂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