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萼樓前雨露新,長安城里太平人。
出自唐朝張說《雜曲歌辭·踏歌詞》
花萼樓前雨露新,長安城里太平人。
龍銜火樹千燈艷,雞踏蓮花萬歲春。
帝宮三五戲春臺,行雨流風(fēng)莫妒來。
西域燈輪千影合,東華金闕萬重開。
注釋參考
花萼樓
唐玄宗 于 興慶宮 西南建 花萼相輝之樓 ,簡稱 花萼樓 ?!杜f唐書·讓皇帝憲傳》:“ 玄宗 於 興慶宮 西南置樓,西面題曰 花萼相輝之樓 …… 玄宗 時登樓,聞諸王音樂之聲,咸召登樓,同榻宴謔,或便幸其第,賜金分帛,厚其歡賞?!?唐 劉禹錫 《楊柳枝詞》之五:“ 花萼樓 前初種時,美人樓上鬭腰肢。”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讓產(chǎn)立高名》:“紫荊枝下還家日, 花萼樓 中合被時?!币嗍》Q“ 花萼 ”。 唐 杜甫 《驪山》詩:“ 驪山 絶望幸, 花萼 罷登臨?!?/p>
雨露
雨露 (yǔlù) 雨和露,比喻恩惠、恩澤 rain and dew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城里
城里 (chénglǐ) 城市建成區(qū)內(nèi) intown;inside the city平人
平人 (píngrén) 平民;百姓 the common people;plebeian;civilian 你怎么步步行兇,打死這個無故平人,取得經(jīng)來何用。——《西游記》張說名句,雜曲歌辭·踏歌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