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庭堅(jiān)《義松贊》:
西山之松,有歲寒之質(zhì)。
懷其同氣耶,既分矣復(fù)合而為一。
涔露云雨,老大霜雪。
匠石輟斤,樵夫嘆息。
人之同氣,去本未遠(yuǎn)。
宰上之杞,蔽芾成陰。
有其干戈日尋,余不知其何心。
注釋參考
匠石
古代名 石 的巧匠?!肚f子·徐無鬼》:“ 郢 人堊慢其鼻端,若蠅翼,使 匠石 斲之。 匠石 運(yùn)斤成風(fēng),聽而斲之,盡堊而鼻不傷, 郢 人立不失容?!焙笠嘤靡苑悍Q能工巧匠或擅長寫作的人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事類》:“夫山木為良匠所度,經(jīng)書為文士所擇,木美而定於斧斤,事美而制於刀筆,研思之士,無慚 匠石 矣。” 唐 韓愈 《為人求薦書》:“及至 匠石 過之而不睨, 伯樂 遇之而不顧,然后知其非棟梁之材、超逸之足也。” 金 元好問 《繼愚軒和黨承旨雪詩》之三:“斯文要棟梁,頽圮可力撐。 匠石 殊未來,破屋鐙青熒。” 陳三立 《次韻再答董卿》:“我早支離嗤 匠石 ,會曾問難窺津涯?!?/p>
輟斤
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,使匠 石 斲之。匠 石 運(yùn)斤成風(fēng),聽而斲之,盡堊而鼻不傷, 郢 人立不失容。 宋元君 聞之,召匠 石 曰;‘嘗試為寡人為之?!?石 曰:‘臣則嘗能斲之,雖然,臣之質(zhì)死久矣。自夫子之死也,吾無以為質(zhì)矣,吾無與言之矣。’”意謂自從搭檔的人死后已不舞斧。后用“輟斤”指失去知己。 唐 盧照鄰 《<南陽公集>序》:“輟斤之慟,何獨(dú) 莊周 ;聞笛而悲,寧惟 向秀 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