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袁說友《至游堂二首》:
嗟哉予少年,學志如蒙泉。
區(qū)區(qū)指漫血,未識方與賀。
晚于方冊間,再拜予公先。
琳瑯餐珠璣,意公真其仙。
寒窗手不停,朝暮披云天。
已辦膺門登,肯放邊腹便。
一身落宦海,去若不系船。
懷此日月長,歲晚而夤緣。
長安初拜公,摳趨立庭偏。
一見意未盡,憒憒如醉眠。
春闈接從容,拜賜喜欲顛。
夜半呼論文,不復懷官聯(lián)。
此身愿持似,稽首從公賢。
一意門墻歸,稍卻名利愆。
尋幽并湖山,百計一未全。
而公亦倦游,卜筑方怡然。
把然問明月,誨我詩成編。
淋浪身上衣,歸喜那更湔。
雄篇富褒拂,字字華袞鮮。
吾儕一瓣香,斯文今有傳。
注釋參考
吾儕
吾儕 (wúchái) 我輩;我們這類人 we 吾儕同說書者?!濉?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 吾儕悶來村店飲村酒一瓣香
猶一炷香。佛教禪宗長老開堂講道,燒至第三炷香時,長老即云這一瓣香敬獻傳授道法的某某法師。后以“一瓣香”指師承或仰慕某人。 宋 陳師道 《觀兗文忠公家六一堂圖書》詩:“向來一瓣香,敬為 曾南豐 。”按, 曾鞏 ( 南豐 ),為 陳師道 的老師。 宋 米芾 《畫史·唐畫》:“ 蘇軾 子瞻 作墨竹……運思清拔出於 文同 與可 ,自謂與 文 拈一瓣香,”《古尊宿語錄·慈明禪師》:“此日一會,不是小緣。將一瓣香為我 無得禪師 ,且道,諸人還識 無得禪師 么?” 清 黃遵憲 《酬曾重伯編修》詩:“詩筆 韓 黃 萬丈光, 湘鄉(xiāng) 相國故堂堂,誰知東 魯 傳家學,竟異 南豐 一瓣香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