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曾鞏《贈黎安二生序》:
趙郡蘇軾,余之同年友也。
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,稱蜀之士,曰黎生、安生者。
既而黎生攜其文數(shù)十萬言,安生攜其文亦數(shù)千言,辱以顧余。
讀其文,誠閎壯雋偉,善反復(fù)馳騁,窮盡事理;而其材力之放縱,若不可極者也。
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,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。
頃之,黎生補(bǔ)江陵府司法參軍。
將行,請予言以為贈。
余曰:「余之知生,既得之于心矣,乃將以言相求于外邪?」黎生曰:「生與安生之學(xué)于斯文,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。
今求子之言,蓋將解惑于里人。
」余聞之,自顧而笑。
夫世之迂闊,孰有甚于予乎?知信乎古,而不知合乎世;知志乎道,而不知同乎俗。
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。
世之迂闊,孰有甚于予乎?今生之迂,特以文不近俗,迂之小者耳,患為笑于里之人。
若余之迂大矣,使生持吾言而歸,且重得罪,庸詎止于笑乎? 然則若余之于生,將何言哉?謂余之迂為善,則其患若此;謂為不善,則有以合乎世,必違乎古,有以同乎俗,必離乎道矣。
生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,則于是焉,必能擇而取之。
遂書以贈二生,并示蘇君,以為何如也?
注釋參考
所以
所以 (suǒyǐ) 表示因果關(guān)系,常與“因?yàn)椤边B用 so;therefore 因?yàn)榭炭嘤?xùn)練,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指實(shí)在的情由或適當(dāng)舉動 should be;have to 忘乎所以 所用;用來 use 夫仁義辨智,非所以持國也 原因;緣故 reason;origin 故今具道所以?!巍?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 此所以學(xué)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?!醢彩队伟U山記》于今
于今 (yújīn) 至今 up to the present;since 車站一別,于今十年 如今;到現(xiàn)在 nowaday;now自知
自知 (zìzhī) 認(rèn)識自己;自己明了 know oneself曾鞏名句,贈黎安二生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