擷蔬剪韮皆可卻,味苦應(yīng)無夏蟲避
出自宋代樓鑰《獨(dú)旦蕈次九五從叔韻》:
朝菌晦朔雖不知,食之實(shí)冠東南味。
庾郎二十有七品,一見流涎驚絕異。
擷蔬剪韮皆可卻,味苦應(yīng)無夏蟲避。
大阮哦詩聲未了,又索蒸芝今再遺。
邇來枯卉尚未茁,拳拳上愧臺(tái)無饋。
儻容小摘寄情親,會(huì)遣長須見芹意。
注釋參考
夏蟲
(1).夏天的蟲。 唐 元稹 《表夏》詩之七:“云鴻方警夜,籠雞正鳴曉……草厭夏蟲多,蜩螗定相擾?!?章炳麟 《菌說》:“麋鹿食薦,夏蟲茹腐,非甘之也。彼生乎其地,長乎其時(shí),則自以為適矣?!?/p>
(2).比喻識(shí)見短淺的人。用《莊子·秋水》典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勤求》:“幼弱則未有所知,衰邁則歡樂并廢……況於全百年者,萬未有一乎?諦而念之,亦無以笑彼夏蟲朝菌也?!?清 李慈銘 《越縵堂讀書記·隋書》:“ 宋 以后人不知古義,以緯書為怪誕,妄詆 鄭君 ,亦夏蟲之見矣。”參見“ 夏蟲語冰 ”。
樓鑰名句,獨(dú)旦蕈次九五從叔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