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鸞收鏡入妝奩,霓裳誰再拈
出自元代呂止庵《【仙呂】翠裙腰纏令》:
老來多病逢秋驗(yàn),便覺嫩涼添,懶搖紈扇閑紋簟。
卷朱簾,晚妝樓外月纖纖。
。
。
更西風(fēng)釅,微云斂。
黃昏即漸,暑氣消沛。
陰晴乍閃,冰魂尚潛。
指甲痕芽天生塹,雙簾,又傳宮樣印眉尖。
。
。
素娥公案嚴(yán),牛女分緣儉。
蒼虬鉤玉控雕檐,翠屏人半掩。
彩鸞收鏡入妝奩,霓裳誰再拈?。
。
昂藏醉臉,桂香襟袖沾。
花下心無慊,樽前興未厭。
釣銀蟾,瑤臺(tái){1*1}獨(dú)占,立金梯長笑一掀髯。
。
。
注釋參考
彩鸞
(1).即鸞鳥。 唐 李商隱 《寓懷》詩:“彩鸞餐顥氣,威鳳入卿云。” 明 湯顯祖 《紫釵記·哭收釵燕》:“屏畫彩鸞金帖尾,鏡描紅燕玉搔頭?!?/p>
(2).傳說中的仙女。與書生 文簫 相戀,歸 鍾陵 為夫婦。見 元林坤 《誠齋雜記》。 清 龔自珍 《太常行》詞:“一身云影墮人間,休認(rèn) 彩鸞 看?!?/p>
即鸞鳥。傳說中的神鳥。 唐 李商隱 《寓懷》詩:“綵鸞餐顥氣,威鳳入卿云?!?唐 唐彥謙 《無題》詩之十:“幾時(shí)重會(huì)鴛鴦侶,月下吹笙和綵鸞?!?/p>
妝奩
妝奩 (zhuānglián) 女子梳妝用的鏡匣,借指嫁妝 trousseau霓裳
霓裳 (nícháng) 就是《霓裳羽衣曲》,唐代樂曲名,相傳為唐玄宗所制 Nichang 輕攏慢捻抹復(fù)挑,初為《霓裳》后《六幺》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呂止庵名句,【仙呂】翠裙腰纏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