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蘇軾《贈李兕彥威秀才》
魏王大瓢實五石,種成濩落將安適。
可憐公子持十牛,海上三年竟何得。
先生少負不羈才,從軍數(shù)到單于臺。
天山直欲三箭取,白衣將軍何人哉。
夜逢怪石曾飲羽,戲中戟枝何足數(shù)。
誓將馬革裹尸還,肯學班超苦兒女。
封侯衛(wèi)霍知幾許,老矣先生困羇旅。
酒酣聊復說平生,結襪猶堪一再鼓。
棄書捐劍學萬人,紈褲儒冠皆誤身。
窮途政似不龜手,與世羞為西子顰。
如今惟有談天口,云夢胸中吞八九。
世間萬事寄黃粱,且與先生說烏有。
注釋參考
馬革裹尸
[be wrapped in a horse's hide;death under shield;die on the battlefield] 用馬皮包裹尸體,指軍人戰(zhàn)死沙場
詳細解釋見“ 馬革裹尸 ”。
亦作“ 馬革裹尸 ”。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。謂英勇作戰(zhàn),死于戰(zhàn)場?!逗鬂h書·馬援傳》:“男兒要當死於邊野,以馬革裹尸還葬耳,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?” 北齊 朱瑒 《與徐陵請王琳首書》:“誠復馬革裹尸,遂其平生之志;原野暴體,全彼人臣之節(jié)?!薄端问贰ご藓矀鳌罚骸俺技纫陨碓S國,不愿死於家,得以馬革裹尸足矣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記辛亥敗兵事》:“余刀俎餘生,受君恩乃不死,今得以馬革裹尸幸矣!”《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·追悼歌》:“抱定決心甘愿效命疆場,馬革裹尸誓不生回營?!币嘧鳌?馬革盛尸 ”。 金 何宏中 《述懷》詩:“馬革盛尸每恨遲,西山餓踣更何辭?!币嗍∽鳌?馬革 ”。《隋書·李圓通陳茂等傳論》:“終能振拔污泥之中,騰躍風云之上,符馬革之愿,快生平之心,非遇其時,焉能至於此也。” 清 蔣士銓 《冬青樹·勤王》:“我 文天祥 官樹牙旗,志存馬革,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敵也。”
班超
(32-102)東漢大將、外交家。字仲升,扶風安陵(今陜西咸陽東北)人。班固弟。公元73年,隨竇固出擊北匈奴獲勝。又奉命出使西域,幫助西域各族擺脫匈奴的束縛和奴役,使“絲綢之路”重又暢通。后被任命為西域都護。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(羅馬帝國),至今波斯灣而歸。他在西域活動三十一年,使西域與內地的聯(lián)系更加密切。
兒女
兒女 (érnǚ) 兒子和女兒,子女 children 兒女成群 青年男女 young man and woman 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?!啤?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 兒女淚,君休滴蘇軾名句,贈李兕彥威秀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