誤身何必嘆儒冠,粗糲須甘苜蓿盤
出自宋代趙蕃《己亥十月送成父弟絜兩戶幼累歸玉山五首》:
誤身何必嘆儒冠,粗糲須甘苜蓿盤。
瓜地可耕歸獨負,未應(yīng)真坐縛微官。
注釋參考
誤身
貽誤自身。 唐 杜甫 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紈袴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?!?唐 劉長卿 《西庭夜燕喜評事兄拜會》詩:“棘寺初銜命,梅仙已誤身。”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儒冠
(1).古代儒生戴的帽子。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 沛公 不好儒,諸客冠儒冠來者, 沛公 輒解其冠,溲溺其中?!?唐 韓愈 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:“猶思脫儒冠,棄死取先登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傳》:“﹝ 鄧生 ﹞詬公謂:‘若乃養(yǎng)馬,而我職弟子員,冠儒冠。’”
(2).借指儒生。 唐 杜甫 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紈袴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?!?宋 王禹偁 《謝宣賜表》:“儒冠之榮,無以加此?!?清 方文 《送蕭賡九北歸》詩:“ 長干 一見喜且悲,儒冠端被虛名誤。”
粗糲
(1).糙米。泛指粗劣的食物。 唐 杜甫 《有客》詩:“竟日淹留佳客坐,百年粗糲腐儒餐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九七回:“﹝ 喬道清 ﹞與十五、六個軍士,藏匿在 神農(nóng)廟 里,與本廟道人借索些粗糲充飢。”
(2).形容食物的粗劣。 丁玲 《奔》:“另外也有人啃著從家里帶出來的粗糲的大餅?!?/p>
苜蓿
苜蓿 (mùxu) 一種生長廣泛的重要的歐洲豆科牧草植物( Medicago sativa ),具三小葉和藍紫色花,主要作為牧草和綠肥作物,在旱季可生存,這是因為它們有特別長的根系,可適應(yīng)不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 alfalfa趙蕃名句,己亥十月送成父弟絜兩戶幼累歸玉山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