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人得似三池盛,屬目冠裳儼若林
出自宋代虞剛簡(jiǎn)《三池丁祭宿齋所賦》:
洙泗微言日夜行,天高地下昨猶今。
□□□□六經(jīng)意,識(shí)得皇皇萬(wàn)古心。
宗廟百官誰(shuí)不見,朱弦疏越有知音。
同人得似三池盛,屬目冠裳儼若林。
注釋參考
同人
同人 (tóngrén) 舊時(shí)稱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或同行業(yè)的人。又作“同仁” colleagues 也稱志同道合的人 person of the same belief or conviction 告同人曰。——清· 梁?jiǎn)⒊蹲T嗣同傳》得似
怎似;何如。 五代 齊己 《寄湘幕王重書記》詩(shī):“可能有事關(guān)心后,得似無(wú)人識(shí)面時(shí)?” 宋 陳亮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虜》詞:“自笑堂堂 漢 使,得似洋洋 河 水,依舊只流東?” 明 劉基 《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》詩(shī):“吾儕幸味苦,得似道傍李?”
三池
(1).星名?!稌x書·天文志上》:“九坎間十星曰天池,一曰三池。”
(2).道家稱膽為中池,舌下為華池,小腹胞為玉池,合稱“三池”。見《黃庭內(nèi)景經(jīng)·中池》 梁丘子 注。
屬目
[focus one's attention upon] 同“矚目”,注視
詳細(xì)解釋注目,注視?!蹲髠鳌ざü哪辍罚骸皫煂僦?, 越子 因而伐之,大敗之?!薄稘h書·蓋寬饒傳》:“ 寬饒 曰:‘無(wú)多酌我,我乃酒狂’……坐者皆屬目卑下之。” 顏師古 注:“屬猶注也?!?宋 蘇軾 《繳楚建中詞頭狀》:“近者起 文彥博 ,天下屬目,四夷革心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阿繡》:“兩扉半開,內(nèi)一女郎,怪似 阿繡 ,再屬目之,且行且盼而入,真是無(wú)訛?!?亦農(nóng) 《廖仲愷遇刺前后的廣州政局》:“于是首當(dāng)其沖為他們所屬目的,便是 廖仲愷 ?!?/p>
冠裳
(1).指官吏的全套禮服。 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七:“﹝ 劉子澄 ﹞守 衡陽(yáng) 日,以冠裳涖事,憲使 趙民則 嘗紫衫來(lái)見。 子澄 不脫冠裳肅之, 民則 請(qǐng)免冠裳。 子澄 端笏肅容曰:‘戒石在前,小臣豈敢。’ 民則 皇恐,退具冠裳以見?!?/p>
(2).指穿著官服?!端问贰し稇?yīng)鈴傳》:“夙興,冠裳聽訟,發(fā)擿如神。”
(3).指官宦士紳。 唐 高彥休 《唐闕史·虎食伊璠》:“冠裳農(nóng)賈,挈妻孥潛跡而出者,不可勝記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先聲》:“今日冠裳雅會(huì),就要演這本傳奇?!?/p>
(4).指官職。 宋 范成大 《胡宗偉罷官改秩作詩(shī)送之》:“萬(wàn)境何如一丘壑,幾時(shí)定解冠裳縛?!?/p>
(5).指文明、禮儀制度。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誅妖檄文》:“智士趨時(shí),必在取亂侮亡之會(huì),況削爾父母毛髮,毀我往古冠裳?!?清 莫友芝 《有感》詩(shī)之一:“臥榻事殊 南越 遠(yuǎn),可容鱗介溷冠裳?!?/p>
儼若
(1).恭敬貌。語(yǔ)出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毋不敬,儼若思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譏惑》:“故儼若冠於《曲禮》,望貌首於五事,出門有見賓之肅,閑居有敬獨(dú)之戒?!?宋 范仲淹 《君以民為體賦》:“心和則其體儼若,君惠則其民晏如?!?/p>
(2).宛若,好象?!段骶╇s記》卷三:“復(fù)鑄銅人十二枚,坐皆高三尺,列在一筵上,琴筑笙各有所執(zhí),皆綴花采,儼若生人。” 明 蔣一葵 《長(zhǎng)安客話·小西天》:“ 石經(jīng)山 峰巒秀拔,儼若 天竺 ,因謂‘小西天’。” 蕭紅 《夏夜》:“她依著一株花枝,花枝的影子抹上墻去,那樣她儼若睡在荷葉上?!?/p>
虞剛簡(jiǎn)名句,三池丁祭宿齋所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