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蒲壽宬《山中井》:
乾元肇初氣,坤母乃六之。
誰明爻象意,鑿出混沌奇。
所以擊壤民,飲水源不知。
空山有古甃,夜氣方歸時。
明月照我牖,獨起攜軍持。
一瓢飲沆瀣,涼意生肝脾。
下以澆丹田,上以滋華池。
瀟然脫塵土,舉身入希夷。
神人授我訣,欲以療我饑。
歸來煮白石,精饌瓊為糜。
注釋參考
象意
“六書”之一。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:“古者八歲入小學,故《周官》保氏掌養(yǎng)國子,教之‘六書’,謂象形、象事、象意、象聲、轉注、假借,造字之本也?!?顏師古 注:“象意,即會意也,謂比類合誼,以見指撝。”參見“ 會意 ”。
混沌
混沌 (hùndùn) 我國民間傳說中指盤古開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團的狀態(tài) chaos(the primeval state of the universe according to folklore) 形容蒙昧無知的樣子 innocent as a child 糊涂(常用來罵人) muddled蒲壽宬名句,山中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