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孟云卿《行路難》:
君不見高山萬仞連蒼旻,天長地久成埃塵。
君不見長松百尺多勁節(jié),狂風(fēng)暴雨終摧折。
古今何世無圣賢,吾愛伯陽真乃天。
金堂玉闕朝群仙,拍手東海成桑田。
海中之水慎勿枯,烏鳶啄蚌傷明珠。
行路難,艱險莫踟躕。
注釋參考
行路難
(1).行路艱難。亦比喻處世不易。 唐 杜甫 《宿府》詩:“風(fēng)塵荏苒音書絶,關(guān)塞蕭條行路難?!?唐 白居易 《太行路》詩:“行路難,不在水,不在山,只在人情反覆間?!?/p>
(2).樂府雜曲歌辭名。內(nèi)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。原為民間歌謠,后經(jīng)文人擬作,采入樂府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擬行路難》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《行路難》三首都較著名。《晉書·袁山松傳》:“初, 羊曇 善唱樂, 桓伊 能挽歌,及 山松 《行路難》繼之,時人謂之‘三絶’。” 陳去病 《少年行》之三:“勸君莫誦《行路難》,勸君莫復(fù)居 長安 ?!?/p>
艱險
艱險 (jiānxiǎn) 困難險阻 hardships and dangers 不避艱險踟躕
踟躕 (chíchú) 徘徊;心中猶疑,要走不走的樣子 hesitate;waver 搔首踟躕。——《詩·邶風(fēng)·靜女》 使君從南來,五馬立踟躕?!獫h樂府《陌上桑》 踟躕不知所措 也作“踟躇”孟云卿名句,行路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