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孫因《越問魚鹽》:
百川會同滄海兮,浩天不知夫津涯。
吐云濤以瀾汗兮,沃日御而渺瀰。
藏巨靈之贔屃兮,見天吳之惚怳。
戴五山之頁峨兮,涵百怪之陸離。
巨魚出沒其中兮,不知其幾千里。
鼓浪沫以成霧兮,噓云氣以成霓。
任公子之投竿而釣兮,五十犗以為餌。
閱期年而得魚兮,牽巨鉤而下之。
鬐鬣怒而刺天兮,白波涌而山立,膏流溢而為淵兮,顱骨積而成坻。
自浙水以東兮,無不饜若魚之肉。
彼赤鱔黃顙何足數(shù)兮,又況梅魚與桃鯔。
維天地之寶藏兮,有煮海之鹺鹽。
曝曜靈以摝涉兮,浮蓮的以試滷。
編筼簹以為槃兮,處烈焰而不灼。
霜鉛倏其凝沍兮,霜花颯其的皪。
茲海若不愛寶兮,豐功被乎天下。
抑造化之自然兮,詎人為之力假。
客曰富哉魚鹽兮,此越國之寶也。
是特以利言兮,吾愿聞其上者。
注釋參考
足數(shù)
(1).實足的數(shù)額?!缎咽酪鼍墏鳌返谑兀骸皟蓚€把與 晁大舍 看了,只得一一應承,差了人各處當舖錢桌,分頭尋覓足色足數(shù)金銀,分文不少,託得二人交付進去。”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六六回:“糶了十六石絶細的稻米,得了三十二兩銀子,足數(shù)足色?!?/p>
(2).猶作數(shù),算數(shù)。 郭沫若 《豕蹄·孟夫子出妻》:“師母,你不去,好么?我剛才的話是不足數(shù)的?!?/p>
梅魚
亦稱“ 梅大頭 ”。亦稱“ 梅頭 ”。魚名。形狀像黃魚而小,頭大,尾柄細,腹、背和鰭都呈黃色。生活在近海中。肉可食。 清 許惟枚 《瀛海掌錄·梅頭》:“梅頭狀如石首而小,肉最鮮嫩,亦名梅魚,頭大于身,又呼梅大頭,本出 四明 梅山洋 ,故名?;蛟幻肥?,魚始來也?!?/p>
孫因名句,越問魚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