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劉叉《冰柱》:
師干久不息,農(nóng)為兵兮民重嗟。
騷然縣宇,土崩水潰。
畹中無熟谷,壟上無?;?。
王春判序,百卉茁甲含葩。
有客避兵奔游僻,跋履險厄至三巴。
貂裘蒙茸已敝縷,鬢發(fā)蓬舥。
雀驚鼠伏,寧遑安處。
獨臥旅舍無好夢,更堪走風沙。
天人一夜剪瑛琭,詰旦都成六出花。
南畝未盈尺,纖片亂舞空紛拏。
旋落旋逐朝暾化,檐間冰柱若削出交加。
或低或昂,小大瑩潔,隨勢無等差。
始疑玉龍下界來人世,齊向茅檐花爪牙。
又疑漢高帝,西方未斬蛇。
人不識,誰為當風杖莫邪。
鏗鏜冰有韻,的皪玉無瑕。
不為四時雨,徒于道路成泥柤。
不為九江浪,徒為汩沒天之涯。
不為雙井水,滿甌泛泛烹春花。
不為中山漿,清新馥鼻盈百車。
不為池與沼,養(yǎng)魚種芰成霪霪。
不為醴泉與甘露,使名異瑞世俗夸。
特稟朝澈氣,潔然自許靡間其邇遐。
森然氣結(jié)一千里,滴瀝聲沈十萬家。
明也雖小,暗之大不可遮。
勿被曲花,直下不能抑群邪。
奈何時逼,不得時在我目中,倏然漂去無馀些。
自是成毀任天理,天于此物豈宜有忒賒。
反令井蛙壁蟲變?nèi)菀?,背人縮首競呀呀。
我愿天子回造化,藏之韞櫝玩之生光華。
注釋參考
避兵
(1).謂躲避戰(zhàn)亂而移居他處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無妄之謙》:“東行避兵,南去不祥?!?唐 唐彥謙 《毘陵道中》詩:“百年只有百清明,狼狽今年又避兵?!?明 馮夢龍 《風流夢·杜寶移鎮(zhèn)》:“因報馬連催,虜信緊急,打發(fā)家眷往 臨安 避兵?!?豐子愷 《辭緣緣堂》:“將避兵 桐廬 ,留別 杭州 諸友?!?/p>
(2).謂避開敵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三九回:“破敵未堪息戰(zhàn)馬,避兵又必賴良謀。” 凌力 《星星草》第十五章:“人皆說捻子善避兵,又怕打不著;我要說:不怕打不著,只怕打不勝?!?/p>
(3).謂避免兵器所傷。 唐 馬總 《意林》卷四:“肉芝是萬歲蟾蜍,頭上有丹書八字,五月五日中時取之,以足畫地則水流,帶之左手則避兵。”
跋履
謂旅途辛勞奔波。 宋 蘇軾 《答程彝仲書》之一:“承以科詔入都,跋履之餘,起居佳否?” 宋 洪邁 《容齋續(xù)筆·盧知猷》:“然由間關(guān)跋履,從 昭宗 播遷,自 華 幸 洛 ……其得沒於牖下,亦云幸也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小謝》:“跋履終夜,憊極矣!”參見“ 跋履山川 ”。
險厄
險厄 (xiǎn’è) 地勢險惡 dangerous place 情勢危險 evil 險厄的境地三巴
(1).古地名。 巴郡 、 巴東 、 巴西 的合稱。相當今 四川 嘉陵江 和 綦江 流域以東的大部地區(qū)。 晉 常璩 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:“ 建安 六年, 魚復(fù) 蹇允 白 璋 爭 巴 名, 璋 乃改 永寧 為 巴郡 ,以 固陵 為 巴東 ,徙 羲 為 巴西 太守,是為 三巴 。”《資治通鑒·晉安帝元興三年》:“ 玄 以 桓希 為 梁州 刺史,分命主將戍 三巴 以備之?!?胡三省 注:“ 三巴 , 巴郡 、 巴東 、 巴西 也。 杜佑 曰: 渝州 ,古 巴國 ,謂之 三巴 。以 閬 、 白 二水東南流,曲折三迴,如‘巴’字也?!?/p>
(2).多泛指 四川 。 唐 楊炯 《后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》:“遵 文翁 之遺訓,學富 三巴 。” 明 施敬 《巴陽夜泊》詩:“獨棹 三巴 夜,秋高片月孤。” 黃鈞 《自成都歸舟中作》詩:“久客 三巴 事可哀, 錦江 七月放船回?!?/p>
劉叉名句,冰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