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拔灘》:
大灘嶅嶅,小灘嘈嘈。
石芒犖犖容刀,崩洪斗落與石鏖。
風(fēng)聲悲壯波聲豪,勢如萬馬之奔、群熊之嗥。
并船欲上牽縴牢,浪頭卷過船頭劉。
篙工翻身齊刺篙,蹈桅倒掛如飛猱。
躋攀分寸相呼號,一落百尺爭秋毫。
嗚呼行路難如此,若此出俗無波濤。
注釋參考
篙工
掌篙的船工。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篙工檝師選自 閩 禺 ?!?唐 盧仝 《蜻蜓歌》:“處處驚波噴流飛雪花,篙工檝師力且武,進寸退尺莫能度?!?宋 陸游 《瞿唐行》:“千艘萬舸不敢過,篙工舵師心膽破?!薄独蠚堄斡洝返谝换兀骸案莨び酶葑鱼^住大船,三人便跳將上去?!?/p>
翻身
(1) [turn over]∶翻轉(zhuǎn)身體
(2) [free oneself;emancipate;liberate one's life;stand up and win one's emancipation]∶比喻從受壓迫、受剝削的情況下解放出來
翻身戶
(3) [bring about an upswing]∶比喻改變落后面貌或不利處境
打了個翻身仗
詳細(xì)解釋(1).反身;轉(zhuǎn)身。 唐 杜甫 《哀江頭》詩:“翻身向天仰射云,一笑正墜雙飛身?!?明 劉基 《采蓮歌》:“放下荷花深深拜,翻身忙整翠花鈿。”《三俠五義》第十四回:“四爺一翻身,急將他按住?!?陳同生 《不倒的紅旗·猛將吳焜》:“他時常睡到拂曉之前,翻身下床,動作迅速地走出屋去?!?/p>
(2).指縱身。 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一:“﹝ 王安石 ﹞又嘗見 鄭毅夫 《夢仙詩》曰:‘授我碧簡書,奇篆蟠丹砂。讀之不可識,翻身凌紫霞。’”
(3).比喻從困苦或受壓迫的情況下解脫出來。 元 楊顯之 《酷寒亭》第四折:“虎著痛箭難舒爪,魚遭密網(wǎng)怎翻身!” zhu{1|1}德 《六連嶺》詩:“二十餘年游擊戰(zhàn), 海南 羣眾慶翻身。” 柳亞子 《擬民謠》:“人民受苦三千年,今日翻身樂無窮?!?徐遲 《牡丹》七:“她要變?nèi)耍?!她要粉碎那精神的枷鎖,徹底地從那奴隸生活中解放出來?!?/p>
(4).比喻買賣上的輪回,周轉(zhuǎn)。 歐陽予倩 《同住的三家人》:“因為他父親的原故, 日本 人很幫他的忙;聽說介紹過一次jun{1*1}火,販過一次煙土,包過一次賭,幾個翻身,他便抖起來了。”
倒掛
(1) [hang upside down]∶頭尾顛倒掛著。指商品的成本或收購價格高于銷售價格
(2) [borrow more than one's entitled share]∶農(nóng)村集體經(jīng)濟組織中,農(nóng)民借支款額高于實際分配所得的款額也稱“倒掛”
(3) [unfair;abnormal]∶某些社會現(xiàn)象的實際情況不符合常理,與應(yīng)該的樣子相反
體腦倒掛
價格倒掛
詳細(xì)解釋(1).見“ 倒掛 ”。
(2).古代雜技項目。 晉 陸翙 《鄴中記》:“設(shè)馬車,立木橦其車上,長二丈,橦頭安橫木,兩伎兒各坐木一頭,或鳥飛或倒掛。”
亦作“ 倒掛 ”。1.倒懸;下垂。 宋 蘇軾 《西江月·梅花》詞:“海仙時遣探芳叢,倒掛緑毛么鳳?!?聞一多 《憶菊》詩:“倒掛著一餅蜂窠似的黃心,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!” 葉圣陶 《微波》:“那一對眉毛,以前伴著笑聲伴著快意總是舞得起似的,現(xiàn)在微微倒掛了?!?/p>
(2).鳥名。 宋 蘇軾 《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(fēng)亭下梅花盛開》詩之二自注:“嶺南珍禽有倒掛子,緑毛紅喙,似鸚鵡而小,自海東來?!?宋 朱彧 《萍洲可談》卷二:“海南諸國有倒掛雀,尾羽備五色,狀如鸚鵡,形小似雀,夜則倒懸其身。” 明 王脩 《君子堂日詢手鏡》:“倒掛小巧可愛,形色皆如緑鸚鵡而小,略大於瓦雀,好香?!?/p>
(3).倒欠。如:年終一結(jié)帳,他家不但沒倒掛,還分到了一百多元。
飛猱
善于攀援騰躍的猿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白馬篇》:“仰手接飛猱,俯身散馬蹄?!?唐 李白 《梁甫吟》:“手接飛猱搏彫虎,側(cè)足焦原未言苦。” 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野婆》:“上下山谷如飛猱?!?/p>
方岳名句,拔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