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曹勛《與馬通判》:
皖山邃密常若春,中有仙士久隱淪。
幅巾嘯傲喜接物,仿佛白鶴乘孤云。
朅來帝所暫戾止,亹亹清言償所喜。
內(nèi)慚已老不受教,猶幸一奉圯橋履。
注釋參考
受教
接受教誨?!稇?zhàn)國(guó)策·魏策四》:“ 信陵君 曰:‘ 無忌 謹(jǐn)受教?!?南朝 梁 任昉 《到大司馬記室箋》:“況 昉 受教君子,將二十年?!?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千里馬》:“ 平原君 豁然而寤,起再拜受教?!?郭沫若 《斷斷集·答馬伯樂教授》:“這是我虔誠(chéng)地期待著受教的一個(gè)問題?!?/p>
圯橋
指 秦 末 張良 與一老父相遇并受《太公兵法》之橋。事見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。橋后毀廢,故址在今 江蘇省 邳縣 南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沂水》:“一水逕城東,屈從縣南,亦注 泗 ,謂之 小沂水 。水上有橋, 徐泗 間以為圯,昔 張子房 遇 黃石公 於圯上,即此處也?!币蚍Q此橋?yàn)?圯橋 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》:“ 圯橋 取履,早見兵書;竹林逢猿,徧知?jiǎng)g(shù)。” 唐 楊炯 《右將軍魏哲神道碑》:“ 呂望 垂竿於 渭 涘,道峻匡 周 ; 張良 授策於 圯橋 ,功崇佐 漢 ?!?唐 李白 《經(jīng)下邳圯橋懷張子房》詩(shī):“我來 圯橋 上,懷古欽英風(fēng)。唯見碧流水,曾無 黃石公 ?!?明 李贄 《答袁石公》詩(shī)之五:“路逢進(jìn)履者,定知過 圯橋 ?!?/p>
曹勛名句,與馬通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