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再用前韻寄莘老》:
君不見夷甫開三窟,不如長康號癡絕。
癡人自得終天年,智士死智罪莫雪。
困窮誰要卿料理,舉頭看山笏拄頰。
野鳧翅重自不飛,黃鶴何事兩翼垂。
泥中相從豈得久,今我不往行恐遲。
江夏無雙應(yīng)未去,恨無文字相娛嬉。
注釋參考
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(zhuǎn)身就不見了三窟
三個洞穴。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四》:“ 馮諼 曰:‘狡兔有三窟,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臥也。請為君復(fù)鑿二窟?!焙笠杂鞫喾N圖安避禍的方法。 三國 魏 吳質(zhì) 《答東阿王書》:“深蒙 薛公 折節(jié)之禮,而無 馮諼 三窟之效?!?宋 蘇軾 《再用前韻寄莘老》:“君不見 夷甫 開三窟,不如 長康 號癡絶。” 魯迅 《墳·論“費厄潑賴”應(yīng)該緩行》:“但他得救之后,無非以為占了便宜,何嘗改悔;并且因為是早已營就三窟,又善于鉆謀的,所以不多時,也就依然聲勢赫奕,作惡又如先前一樣?!?/p>
不如
不如 (bùrú)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說的 not up to;inferior to 天時不如地利?!睹献印す珜O丑下》 自以為不如?!稇?zhàn)國策·齊策》長康
晉 顧愷之 的字。 唐 李嘉祐 《訪韓司空不遇》詩:“圖畫風(fēng)流似 長康 ,文詞體格效 陳王 ?!?宋 蘇轍 《次韻文氏外孫驥以其祖父與可學(xué)士書卷還謝悰學(xué)士》:“欲鎖空廚付 長康 ,恐君譏我不與取?!?/p>
癡絕
《晉書·顧愷之傳》:“ 愷之 在 桓溫 府,常云:‘ 愷之 體中癡黠各半,合而論之,正得平耳?!仕讉?愷之 有三絶:才絶,畫絶,癡絶?!焙笠浴鞍V絶”為藏拙或不合流俗之典。 宋 蘇軾 《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》之一:“才疎正類 孔文舉 ,癡絶還同 顧長康 。” 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》詞:“ 盤龍 癡絶求鵝炙。這先生、黃齏甕熟,味珍無價。”
蘇軾名句,再用前韻寄莘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