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白《下途歸石門舊居》:
吳山高,越水清,握手無言傷別情。
將欲辭君掛帆去,離魂不散煙郊樹。
此心郁悵誰能論,有愧叨承國士恩。
云物共傾三月酒,歲時同餞五侯門。
羨君素書嘗滿案,含丹照白霞色爛。
余嘗學(xué)道窮冥筌,夢中往往游仙山。
何當脫屣謝時去,壺中別有日月天。
俯仰人間易凋朽,鐘峰五云在軒牖。
惜別愁窺玉女窗,歸來笑把洪崖手。
隱居寺,隱居山,陶公煉液棲其間。
靈神閉氣昔登攀,恬然但覺心緒閑。
數(shù)人不知幾甲子,昨夜猶帶冰霜顏。
我離雖則歲物改,如今了然失所在。
別君莫道不盡歡,懸知樂客遙相待。
石門流水遍桃花,我亦曾到秦人家。
不知何處得雞豕,就中仍見繁桑麻。
翛然遠與世事間,裝鸞駕鶴又復(fù)遠。
何必長從七貴游,勞生徒聚萬金產(chǎn)。
挹君去,長相思,云游雨散從此辭。
欲知悵別心易苦,向暮春風(fēng)楊柳絲。
注釋參考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長從
長而粗大的樹干。古代在戰(zhàn)爭中用以撞擊?!赌印涑情T》:“木大二圍,長丈二尺以上,善耿其本,名曰長從?!?岑仲勉 注:“從,按即樅字,長木也,亦有衝撞之義?!?/p>
七貴
(1).指 西漢 時七個以外戚關(guān)系把持朝政的家族。《文選·潘岳<西征賦>》:“窺七貴於 漢 庭,譸一姓之或在。” 李周翰 注:“ 漢 庭七貴: 呂 、 霍 、 上官 、 丁 、 趙 、 傅 、 王 ,并后族也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辨職》:“昔 魯叟 之修《春秋》也,不藉三 桓 之勢; 漢 臣之著《史記》也,無假七貴之權(quán)。”
(2). 隋 末, 洛陽 人稱 段達 、 王世充 、 元文都 、 盧楚 、 皇甫無逸 、 郭文懿 、 趙長文 為七貴。見《隋書·越王侗傳》。
(3).泛指權(quán)貴。 唐 李白 《流夜郎贈辛判官》詩:“昔在 長安 醉花柳,五侯七貴同杯酒?!?明 何景明 《入京篇》詩:“七貴家連鳳城里,轉(zhuǎn)日薰天勢無比?!?清 顧炎武 《酬史庶??沙獭吩姡骸翱珞H入 長安 ,七貴相經(jīng)過?!?/p>
生徒
(1).學(xué)生;門徒?!逗鬂h書·馬融傳》:“﹝ 融 ﹞常坐高堂,施絳紗帳,前授生徒,后列女樂?!?宋 歐陽修 《舉留胡瑗管勾太學(xué)狀》:“然臣等竊見國家自置太學(xué)十數(shù)年間,生徒日盛,常至三四百人。” 金 元好問 《<十七史蒙求>序》:“教授生徒,必使知己之所知,能己之所能?!?郭沫若 《盲腸炎·一個偉大的教訓(xùn)》:“我自己對于經(jīng)濟的智識,原不過是一個初等小學(xué)的生徒,我的見解當然是不能作數(shù)?!?/p>
(2). 唐 代科舉取士制度之一。《新唐書·選舉志上》:“取士之科,多因 隋 舊,然其大要有三:由學(xué)館者曰生徒;由州縣者曰鄉(xiāng)貢;皆升于有司而進退之……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,所以待非常之才焉?!?/p>
萬金
(1).極多的錢財?!读凶印钪臁罚骸?衛(wèi)端木叔 者, 子貢 之世也,藉其先貲,家累萬金。”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富商大賈……財或累萬金,而不佐國家之急。” 三國 魏 曹丕 《又與鍾繇書》:“ 宋 之結(jié)緑, 楚 之 和 璞,價越萬金?!?/p>
(2).用以形容貴重或比喻貴重之物?!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罚骸癌z 灌夫 ﹞身中大創(chuàng)十餘,適有萬金良藥,故得無死?!?唐 杜甫 《春望》詩:“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。” 明 方孝孺 《送太學(xué)趙孝先<從軍詩>序》:“安知萬金之非輕,秋毫之非重乎?”
李白名句,下途歸石門舊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