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明代羅貫中《孔明智退司馬懿》:
孔明分撥已定,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(yùn)糧草。
忽然十余次飛馬{1|1}報(bào)到,說:“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,望西城蜂擁而來!”時(shí)孔明身邊別無大將,只有一班文官,所引五千軍,已分一半先運(yùn)糧草去了,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。
眾官聽得這個(gè)消息,盡皆失色。
孔明登城望之,果然塵土沖天,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。
孔明傳令,教“將旌旗盡皆隱匿;諸軍各守城鋪,如有妄行出入,及高言大語者,斬之!大開四門,每一門用二十軍士,扮作百姓,灑掃街道。
如魏兵到時(shí),不可擅動(dòng),吾自有計(jì)。
”孔明乃披鶴氅,戴綸巾,引二小童攜琴一張,于城上敵樓前,憑欄而坐,焚香操琴。
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,見了如此模樣,皆不敢進(jìn),急報(bào)與司馬懿。
懿笑而不信,遂止住三軍,自飛馬遠(yuǎn)遠(yuǎn)望之。
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,笑容可掬,焚香操琴。
左有一童子,手捧寶劍;右有一童子,手執(zhí)麈尾。
城門內(nèi)外,有二十余百姓,低頭灑掃,旁若無人。
懿看畢大疑,便到中軍,教后軍作前軍,前軍作后軍,望北山路而退。
次子司馬昭日:“莫非諸葛亮無軍,故作此態(tài)?父親何故便退兵?”懿日:“亮平生謹(jǐn)慎,不曾弄險(xiǎn)。
今大開城門,必有埋伏。
我兵若進(jìn),中其計(jì)也。
汝輩豈知?宜速退。
”于是兩路兵盡皆退去。
注釋參考
明分
(1).明確積分。《商君書·修權(quán)》:“故立法明分,而不以私害法則治?!薄盾髯印じ粐罚骸熬然汲湥瑒t莫若明分使羣矣?!薄妒印ぐl(fā)蒙》:“正名以御之,則 堯 舜 之智必盡矣;明分以示之,則 桀 紂 之暴必止矣?!?/p>
(2).明確的本分?!逗鬂h書·列女傳·龐育母》:“怨塞身死,妾之明分;結(jié)罪理獄,君之常理。何敢茍生,以枉公法!”
顯然;分明。 宋 無名氏 《張協(xié)狀元》戲文第二七出:“它明分欺負(fù)下官!”
已定
(1).既定。 唐 李白 《送友人入蜀》詩:“升沉應(yīng)已定,不必問 君平 ?!?/p>
(2).一定。 元 王實(shí)甫 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那娘子已定出來也,我只在這里等待問他咱?!薄秊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二回:“已定是記掛著間壁那個(gè)人?!?/p>
先引
先引 (xiānyǐn) 先導(dǎo),在前面帶路 guide;forerun 為公子先引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千兵
武官“千戶”的別稱。《警世通言·桂員外途窮懺悔》:“ 尤生 道;‘此事吾所熟為, 吳 中 許萬戶 、 衛(wèi)千兵 都是我替他干的,見今腰金衣紫,食祿千石?!?/p>
退去
(1).罷退;去除?!稘h書·劉向傳》:“劾 更生 前為九卿,坐與 望之 、 堪 謀排車騎將軍 高 、 許 、 史氏 侍中者,毀離親戚,欲退去之,而獨(dú)專權(quán)?!?三國 蜀 諸葛亮 《便宜十六策·考黜》:“進(jìn)用賢良,退去貪懦?!?/p>
(2).撤離;離開?!度龂萘x》第二五回:“ 曹操 收軍, 良 亦引軍退去?!薄妒幙苤尽返谝蝗寤兀骸?公孫勝 便教左右退去,與 東方橫 遜了坐。” 施蟄存 《將軍底頭》:“部下的騎兵散盡之后,觀眾也逐漸地退去了?!?/p>
搬運(yùn)
搬運(yùn) (bānyùn) 承受負(fù)載并運(yùn)送到另一個(gè)地方 carry 油、水及食物在荒涼的村莊均可得到,但其他物品則需搬運(yùn)去 通過一段較長距離將(如貨物)從一地運(yùn)送到另一地 transport 搬運(yùn)貨物糧草
糧草 (liángcǎo) 糧秣、草料等軍需物資 army provisions;rations and fodder;provisions and fodder 兵馬未動(dòng),糧草先行羅貫中名句,孔明智退司馬懿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四維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