賢哉蘧瑗晚知非,此道吾今亦庶幾
出自宋代潘良貴《朱教授見(jiàn)寄七言二首遂用其韻》:
賢哉蘧瑗晚知非,此道吾今亦庶幾。
囊乏一錢聊自哂,家無(wú)三徑不妨歸。
冥鴻久已離矰繳,野馬由來(lái)免靮鞿。
溪上月明船正穩(wěn),肯將簪笏換蓑衣。
注釋參考
知非
(1).五十歲的代稱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(xùn)》:“故 蘧伯玉 年五十,而有四十九年非?!敝^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(guò)失。后因以“知非”稱五十歲。 唐 白居易 《自詠》:“誠(chéng)知此事非,又過(guò)知非年。” 宋 李清照 《<金石錄>后序》:“余自少 陸機(jī) 作賦之二年,至過(guò) 蘧瑗 知非之兩歲,三十四年之間,憂患得失,何其多也?” 清 鈕琇 《觚賸·除夜覘士》:“﹝ 陳楚產(chǎn) ﹞齒踰知非,始補(bǔ)弟子員?!?/p>
(2).省悟以往的錯(cuò)誤。 唐 趙嘏 《東歸道中》詩(shī)之一:“平生事行役,今日始知非?!?寧調(diào)元 《東蛻庵三什》:“北瘦南肥各迥然,知非遙想待他年。”
庶幾
庶幾 (shùjī) 或許可以,表示希望或推測(cè) maybe 寡人以為善,庶幾息兵革。——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 差不多;近似 almost 全我社稷口,可以庶幾乎!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talent潘良貴名句,朱教授見(jiàn)寄七言二首遂用其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