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岸青山刻峭成,一溪回曲篆紋平
出自宋代王安石《題寶巖寺寒碧亭二首》:
兩岸青山刻峭成,一溪回曲篆紋平。
綠陰隱隱無重?cái)?shù),欲去黃鸝又一聲。
注釋參考
兩岸
水流兩旁的陸地?!端螘㈢妭鳌罚骸?循 先留別帥 范崇民 以精兵高艦據(jù) 南陵 ,夾屯兩岸。” 唐 李白 《望天門山》詩:“兩岸青山相對出,孤帆一片日邊來?!?元 薩都剌 《江浦夜泊》詩:“棹歌未斷西風(fēng)起,兩岸菰蒲雜雨聲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一:“現(xiàn)在沿這 蘇州河 兩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,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?!?/p>
青山
青山 (qīngshān)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green hill 留得青山在,不愁沒柴燒刻峭
(1).亦作“ 刻陗 ”。高峻;挺拔?!段倪x·張衡<西京賦>》:“上辬華以交紛,下刻陗其若削?!?薛綜 注:“刻陗,升高也。” 唐 解彥融 《雁塔》詩:“崢嶸徹倒景,刻峭俯無地。勇進(jìn)攀有緣,即嶮恐迷墜?!?宋 蘇洵 《木假山記》:“二峰者,莊栗刻峭,凜乎不可犯。”
(2).苛刻;嚴(yán)酷。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先生獨(dú)不聞 秦 之時(shí)耶?……宰相刻峭,大理峻法。”
(3).文筆峻拔。 宋 張邦基 《墨莊漫錄》卷十:“ 唐 人能造奇語者,無若 劉夢得 作《連州廳壁記》云:‘環(huán)峰密林,激清儲(chǔ)陰;海風(fēng)毆溫,交戰(zhàn)不勝,觸石轉(zhuǎn)柯,化為涼颸……’蓋前人未道者。不獨(dú)此爾,其他刻峭清麗者,不可概舉?!?/p>
回曲
(1).邪曲?!蛾套哟呵铩栂率罚骸肮讶寺劥髧?,蓋回曲之君也?!?吳則虞 集釋引 蘇輿 云:“‘回曲’猶言‘衺曲’。” 宋 葉適 《送劉德修》詩:“誰令閉榛莽,回曲用蠻貊?”
(2).曲折。 宋 王安石 《長干寺》詩:“梵館清閑側(cè)布金,小塘回曲翠文深?!?宋 蘇轍 《書論》:“其言回曲宛轉(zhuǎn)。”
迂回曲折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濡水》:“ 濡水 又東南,水流迴曲,謂之 曲河 。” 隋 江總 《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》詩:“縱棹憐迴曲,尋山靜見聞?!?/p>
王安石名句,題寶巖寺寒碧亭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