殺馬毀車従此逝,子來何處問行藏。
出自宋朝蘇軾《捕蝗至浮云嶺山行??嘤袘炎佑傻芏住?/h2>西來煙障塞空虛,灑遍秋田雨不如。
新法清平那有此,老身窮苦自招渠。
無人可訴烏銜肉,憶弟難憑犬寄書。
自笑迂疏皆此類,區(qū)區(qū)猶欲理蝗馀。
霜風(fēng)漸欲作重陽,熠熠溪邊野菊黃。
久廢山行疲犖確,尚能村醉舞淋浪。
獨眠林下夢魂好,回首人間憂患長。
殺馬毀車従此逝,子來何處問行藏。
西來煙障塞空虛,灑遍秋田雨不如。
新法清平那有此,老身窮苦自招渠。
無人可訴烏銜肉,憶弟難憑犬寄書。
自笑迂疏皆此類,區(qū)區(qū)猶欲理蝗馀。
霜風(fēng)漸欲作重陽,熠熠溪邊野菊黃。
久廢山行疲犖確,尚能村醉舞淋浪。
獨眠林下夢魂好,回首人間憂患長。
殺馬毀車従此逝,子來何處問行藏。
注釋參考
殺馬毀車
《后漢書·周燮傳》:“﹝ 馮良 ﹞年三十,為尉從佐。奉檄迎督郵,即路慨然,恥在廝役,因壞車殺馬,毀裂衣冠,乃遁至 犍為 ,從 杜撫 學(xué)?!焙笠浴皻ⅠR毀車”喻棄官歸隱。 宋 蘇軾 《捕蝗》詩之二:“殺馬毀車從此逝,子來何處問行藏。”
成語解釋比喻棄官歸隱。殺馬毀車出處《后漢書·周燮傳》:“[馮良]年三十,為尉從佐。奉檄迎督郵,即路慨然,恥在廝役,因壞車殺馬,毀裂衣冠,乃遁至犍為,從杜撫學(xué)?!笔褂美錃ⅠR毀車從此逝,子來何處問行藏?!锼巍ぬK軾《捕蝗》詩之二子來
謂民心歸附,如子女趨事父母,不召自來,竭誠效忠。《詩·大雅·靈臺》:“經(jīng)始 靈臺 ,經(jīng)之營之。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經(jīng)始勿亟,庶民子來。” 朱熹 集傳:“ 文王 之臺,方其經(jīng)度營表之際,而庶民已來作之,所以不終日而成也。雖 文王 心恐煩民,戒令勿亟,而民心樂之,如子趣父事,不召自來也。”《宋書·武帝紀(jì)中》:“今 荊 雍 義徒,不召而集,子來之眾,其會如林?!?元 揭傒斯 《大元敕賜修堰碑》:“吾伐石兮石自摧,吾召民兮民子來?!?清 黃本銓 《梟林小史》:“邑文生 郁松年 捐銀二十萬為辦善后,士民皆踴躍,子來之力必有可觀?!?/p>
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?!稘h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行藏
[one's expression and more ment]指出處或行止。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、蹤跡和底細等
數(shù)問其行藏。——《元史·楊奐傳》
詳細解釋(1).指出處或行止。語本《論語·述而》:“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。” 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 孔 隨時以行藏, 蘧 與國而舒卷?!?唐 岑參 《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》詩:“功業(yè)須及時,立身有行藏。” 宋 蘇舜欽 《又答范資政書》:“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,非罪戾人之所可為也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撫兵》:“這 湖南 、 湖北 ,也還可戰(zhàn)可守,且觀成敗,再定行藏?!?/p>
(2).引申為攻守;出沒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江水一》:“自今行師,庶不覆敗,皆圖兵勢行藏之權(quán),自后深識者所不能了?!?/p>
(3).行跡;底細;來歷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五:“那 紅娘 對 生 一一話行藏。”《鏡花緣》第五五回:“ 洛紅蕖 見老尼之話不倫不類,惟恐被人識破行藏?!?秦牧 《鬣狗的風(fēng)格》:“有一種動物,叫做鬣狗,不知道你見過沒有?注意過它的模樣、行藏和風(fēng)格嗎?”
蘇軾名句,捕蝗至浮云嶺山行??嘤袘炎佑傻芏酌?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