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元稹《江陵三夢》:
平生每相夢,不省兩相知。
況乃幽明隔,夢魂徒爾為。
情知夢無益,非夢見何期。
今夕亦何夕,夢君相見時(shí)。
依稀舊妝服,晻淡昔容儀。
不道間生死,但言將別離。
分張碎針線,襵疊故屏幃。
撫稚再三囑,淚珠千萬垂。
囑云唯此女,自嘆總無兒。
尚念嬌且騃,未禁寒與饑。
君復(fù)不憘事,奉身猶脫遺。
況有官縛束,安能長顧私。
他人生間別,婢仆多謾欺。
君在或有托,出門當(dāng)付誰。
言罷泣幽噎,我亦涕淋漓。
驚悲忽然寤,坐臥若狂癡。
月影半床黑,蟲聲幽草移。
心魂生次第,覺夢久自疑。
寂默深想像,淚下如流澌。
百年永已訣,一夢何太悲。
悲君所嬌女,棄置不我隨。
長安遠(yuǎn)于日,山川云間之。
縱我生羽翼,網(wǎng)羅生縶維。
今宵淚零落,半為生別滋。
感君下泉魄,動我臨川思。
一水不可越,黃泉況無涯。
此懷何由極,此夢何由追。
坐見天欲曙,江風(fēng)吟樹枝。
古原三丈穴,深葬一枝瓊。
崩剝山門壞,煙綿墳草生。
久依荒隴坐,卻望遠(yuǎn)村行。
驚覺滿床月,風(fēng)波江上聲。
君骨久為土,我心長似灰。
百年何處盡,三夜夢中來。
逝水良已矣,行云安在哉。
坐看朝日出,眾鳥雙裴回。
注釋參考
況乃
亦作“況乃”。亦作“況廼”。 1.恍若,好像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游赤石進(jìn)帆?!吩姡骸爸苡[倦瀛壖,況乃陵窮髮?!?唐 杜甫 《江邊星月》詩之一:“餘光隱更漏,況乃露華凝?!?唐 元稹 《和樂天秋題曲江》:“況乃江楓夕,和君《秋興》詩?!?/p>
(2).何況;況且;而且?!逗鬂h書·王符傳》:“以罪犯人,必加誅罰,況乃犯天,得無咎乎?”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登臨海嶠初發(fā)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》:“茲情已分慮,況廼協(xié)悲端?!?宋 王安石 《酬沖卿月晦夜有感》詩:“夜云不見天,況乃星與月。”
幽明
(1).指有形和無形的事物?!兑住だM辭上》:“仰以觀於天文,俯以察於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?!?韓康伯 注:“幽明者,有形無形之象?!?宋 蘇軾 《與錢濟(jì)明》之三:“神藥希代之寶,理貫幽明,未敢輕議。”
(2).指晝夜;陰陽?!抖Y記·祭義》:“祭日於壇,祭月於坎,以別幽明,以制上下?!?鄭玄 注:“幽明者,謂日照晝,月照夜。”《史記·五帝本紀(jì)》:“順天地之紀(jì),幽明之占,死生之説,存亡之難。” 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幽,陰;明,陽也?!?魯迅 《<兩地書>序言》:“﹝我們﹞所講的又不外乎學(xué)校風(fēng)潮,本身情況,飯菜好壞,天氣陰晴,而最壞的是我們當(dāng)日居漫天幕中,幽明莫辨?!?/p>
(3).指生與死;陰間與人間。 唐 元稹 《江陵三夢》詩:“平生每相夢,不省兩相知,況乃幽陰隔,夢魂徒爾為?!薄短綇V記》卷四八九引 唐 無名氏《冥音錄》:“幽明路異,人鬼道殊,今者人事相接,亦萬代一時(shí),非偶然也?!?/p>
(4).人與鬼神。 唐 李白 《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》:“皇 唐 葉有六圣,再造八極,鏡照萬方,幽明咸熙?!?宋 王安石 《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》:“幽明永隔休炊黍,真俗相妨久絶弦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神女》:“家君感大德,無以相報(bào),欲以妹子附為婚姻,恐以幽明見嫌也?!?/p>
(5).指善惡;賢愚?!稌に吹洹罚骸叭d考績,三考黜陟幽明?!?孔 傳:“三年有成,故以考功;九歲,則能否、幽明有別,黜退其幽者,升進(jìn)其明者?!?宋 曾鞏 《蔡燡河南運(yùn)判制》:“夫均通貨食,使物有羨贏;審覈幽明,使人知勸畏?!?/p>
夢魂
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,故稱“夢魂”。 唐 劉希夷 《巫山懷古》詩:“頽想臥瑤席,夢魂何翩翩?!?宋 晏幾道 《鷓鴣天》詞:“春悄悄,夜迢迢,碧云天共 楚 宮遙。夢魂慣得無拘檢,又踏楊花過 謝 橋。” 元 薩都剌 《木蘭花慢·彭城懷古》詞:“ 楚 歌八千兵散,料夢魂應(yīng)不到 江 東?!?清 沉復(fù) 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自別 滄浪 ,夢魂常繞?!?/p>
徒爾
徒然,枉然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述異記》卷四:“石犬不可吠,銅駞徒爾為?!?唐 李頎 《放歌行答從弟墨卿》:“徒爾當(dāng)年聲籍籍,濫作詞林兩京客。” 宋 王禹偁 《感流亡》詩:“文翰皆徒爾,放逐固宜然?!?明 方孝孺 《祭宋仲珩》:“乃知小人,徒爾紛紛。” 朱琦 《感事》詩:“難虞正須才,孤憤亦徒爾?!?/p>
元稹名句,江陵三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