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清代倉央嘉措《情詩其六》:
入山投謁得道僧,求教上師說因明。
爭奈相思無拘檢,意馬心猿到卿卿。
注釋參考
入山
(1).進(jìn)入山里?!妒酚洝ね馄菔兰摇罚骸?少君 年四五歲時,家貧……為其主人入山作炭。” 宋 蘇軾 《與林天和長官》之二十:“知入山未還,即日想已還治。起居佳否?往來衝冒,然勝游計不為勞也?!薄度龂萘x》第一二○回:“又大興土木,作 昭明宮 ,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。”
(2).指隱居?!度龂尽な裰尽は戎鱾鳌贰斑w 觀 為別駕從事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《獻(xiàn)帝春秋》:“汝欲取 蜀 ,吾當(dāng)披髮入山,不失信於天下也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效陶潛體》詩之十四:“入山燒黃白,一旦化為灰?!?許杰 《<文藝批評與人生>自序》:“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里,也并不想出世,也不想入山?!?/p>
投謁
投遞名帖求見。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侮謔》:“﹝ 范液 ﹞曾為詩曰:‘舉意三江竭,興心四???。南游 李邕 死,北望 守珪 殂?!?液 欲投謁二公,皆會其淪躓,故云。” 明 馮夢龍 《古今譚概·微詞·神童》:“ 趙司寇 乃 費閣老 同年,每投謁,書‘年晚生’?!?/p>
道僧
出家人。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覽志馀·帝王都會二》:“時有獃道僧者,狀不慧而巧發(fā)奇中。甲寅春,召見 重華 ,道僧曰:‘今日六月也,好大雪?!?/p>
求教
求教 (qiújiào) 向別人請教 ask for advice 虛心求教師說
老師傳授的說法?!度龂尽侵尽な扣苽鳌罚骸肮偈滦¢?,輒玩習(xí)書傳,《春秋左氏傳》尤簡練精微,吾數(shù)以咨問傳中諸疑,皆有師説,意思甚密。”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一》:“至 隋 , 孔 鄭 并行,而 鄭 氏甚微。自餘所存,無復(fù)師説?!?明 唐順之 《葉包庵先生壽序》:“自是諸生各自名其師説而固守之,終其身不敢變一字一句,以為家法?!?/p>
因明
亦稱“因明論”。古代 印度 五明之一。音譯為醯都費陀,意譯為因明?!耙颉敝冈?、根據(jù)、理由;“明”義為學(xué)術(shù)。因明即關(guān)于邏輯推理的學(xué)說,隨佛教傳入 中國 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案達(dá)羅國》:“昔佛世尊善權(quán)導(dǎo)物,以慈悲心,説因明論,綜括妙理,深究微言。 如來 寂滅,大義泯絶。今者, 陳那菩薩 福智悠遠(yuǎn),深達(dá)圣旨,因明之論重弘茲日?!?清 龔自珍 《發(fā)大心文》:“我生天上,久遠(yuǎn)超出因明,內(nèi)外五明,神明第一。” 章炳麟 《無神論》:“然則神造萬物,亦必被造于他,他又被造于他,此因明所謂‘犯無窮過’者?!?/p>
倉央嘉措名句,情詩其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