況乃郡齋靜,滿地貯清流
出自宋代蘇轍《六月十三日病起走筆寄仇池》:
入伏節(jié)氣變,翛然如九秋。
墻上有短樹,庭下風颼颼。
風來吹我衣,虻蚋各已收。
移床就堂下,仰見月成鉤。
但與支體快,不作腑臟謀。
半夜起寒熱,展轉(zhuǎn)脫水鰌。
藥劑失先后,欲速反見留,不免召楊子,把臂揣厥由。
笑我冷治冷,徒爾苦舌喉。
授我桂與姜,乃始與病投。
逾旬不出戶,映牖披重裘。
遙聞南山下,不與他土侔。
山寒雪不解,清氣晝夜浮。
余冷入市城,煩熱遭濯漱。
況乃郡齋靜,滿地貯清流。
露濕荷葉凈,月上松柏幽。
墻頭白楊樹,秋聲無時休。
夜蜩感寒氣,上樹鳴啾啾。
野鶴弄池水,落拍翅羽修。
此處雖可愛,慎勿恣意游。
凡人愛涼冷,涼冷乃熱讎。
試掃北窗下,靜臥卻所憂。
屏扇去冰雪,虛室風自油。
歲熱強自厚,良藥彼有不。
注釋參考
況乃
亦作“況乃”。亦作“況廼”。 1.恍若,好像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游赤石進帆?!吩姡骸爸苡[倦瀛壖,況乃陵窮髮?!?唐 杜甫 《江邊星月》詩之一:“餘光隱更漏,況乃露華凝。” 唐 元稹 《和樂天秋題曲江》:“況乃江楓夕,和君《秋興》詩?!?/p>
(2).何況;況且;而且?!逗鬂h書·王符傳》:“以罪犯人,必加誅罰,況乃犯天,得無咎乎?”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登臨海嶠初發(fā)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》:“茲情已分慮,況廼協(xié)悲端?!?宋 王安石 《酬沖卿月晦夜有感》詩:“夜云不見天,況乃星與月?!?/p>
郡齋
郡守起居之處。 唐 白居易 《秋日懷杓直》詩:“今日郡齋中,秋光誰共度?” 唐 李商隱 《華州周大夫宴席》詩:“郡齋何用酒如泉,飲德先時已醉眠。” 清 趙翼 《鎮(zhèn)安土俗》詩:“城中屋少惟官廨,墻上山多逼郡齋?!?/p>
清流
(1).清澈的流水?!稘h書·補樂志》:“ 鄭 衛(wèi)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,而欲黎庶敦樸家給,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,豈不難哉!”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樹以青槐,亙以緑水,玄蔭耽耽,清流亹亹?!?宋 蘇軾 《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》:“譬如倦行客,中路逢清流?!?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異四·內(nèi)江石壁魚》:“后破之,乃有一魚躍出,其中泓然清流也?!?瞿秋白 《餓鄉(xiāng)紀程》三:“ 環(huán)溪 的清流禾稼,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。”
(2).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?!度龂尽の褐尽せ鸽A陳羣等傳評》:“ 陳羣 動仗名義,有清流雅望?!?宋 歐陽修 《朋黨論》:“ 唐 之晚年,漸起朋黨之論,及 昭宗 時,盡殺朝之名士,或投之 黃河 ,曰:‘此輩清流,可投濁流?!?唐 遂亡矣?!?清 顧炎武 《梓潼篇贈李中孚》:“讀書通大義,立志冠清流?!?李大釗 《混充牌號》:“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,很得大眾的信仰?!?/p>
(3).晚 清 統(tǒng)治階級內(nèi)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。他們評議時政,上疏言事,彈劾大臣,指斥宦官,對外反對列強蠶食,對內(nèi)主張整飭紀綱。 中 法 戰(zhàn)爭前后,清流繁衍為前后兩輩。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,后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。 光緒帝 親政后,他們以擁帝相標榜,稱為帝黨,以別于當權(quán)的后黨。
(4).比喻政治清明。《后漢書·楊震傳》:“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,躬自菲薄,宮殿垣屋傾倚,枝柱而已,無所興造,欲令遠近咸知政化之清流, 商邑 之翼翼也。”
蘇轍名句,六月十三日病起走筆寄仇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