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昨朝、芒鞋蓑笠,冷風斜雨
出自宋代劉辰翁《金縷曲(鄉(xiāng)校張燈,賦者迫和,勉強趨韻)》:
燈共墻檠語。
記昨朝、芒鞋蓑笠,冷風斜雨。
月入宮槐槐影澹,化作槐花無數。
恍不記、鰲頭壓處。
不恨揚州吾不夢,恨夢中、不醉瓊花露。
空耿耿,吊終古。
千蜂萬蝶春為主。
悵何人、老憶江南,北朝開府。
看取當年風景在,不待花奴催鼓。
且未說、春丁分俎。
一曲滄浪邀吾和,笑先生、尚是邯鄲步。
如秉苘,續(xù)殘炬。
注釋參考
昨朝
昨天;昨晨。 唐 高適 《同群公秋登琴臺》詩:“靜然顧遺塵,千載如昨朝?!?吳組緗 《山洪》二:“你昨朝不是到鎮(zhèn)上打桐油去了嗎?”
芒鞋
亦作“ 芒鞵 ”。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。亦泛指草鞋。 唐 張祜 《題靈隱寺師一上人十韻》:“朗吟揮竹拂,高揖曳芒鞋。” 宋 蘇軾 《宿石田驛南野人舍》詩:“芒鞵竹杖自輕軟,蒲薦松牀亦香滑。”《西游記》第四三回:“芒鞋踏破山頭霧,竹笠沖開嶺上云?!?聞一多 《死水·大鼓師》:“一角斜陽倒掛在檐下,我躡著芒鞋,踏入了家村?!?/p>
蓑笠
蓑衣與笠帽?!秲x禮·既夕禮》:“道車載朝服,稾車載蓑笠?!?鄭玄 注:“蓑笠,備雨服。”《后漢書·蔡邕傳下》:“故當其有事也,則蓑笠并載?!?清 唐甄 《潛書·明鑒》:“茅舍無恙,然后寳位可居;蓑笠無失,然后袞冕可服?!?/p>
冷風
[icy breeze;negative comments (spread behind sb.'s back)] 冷空氣流通形成的風。比喻不合時宜的風涼話
一時冷風四起
詳細解釋(1).寒冷的風?!肚f子·則陽》:“夫凍者假衣於春,暍者反冬乎冷風。” 宋 蘇軾 《游桓山記》:“余將吊其藏,而其骨毛爪齒,既已化為飛塵,蕩為冷風矣,而況於槨乎?!?/p>
(2).比喻消極言論。如:吹冷風;他在背地里刮冷風。
劉辰翁名句,金縷曲(鄉(xiāng)校張燈,賦者迫和,勉強趨韻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