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過木櫪觀》:
石壁高千尺,微蹤遠(yuǎn)欲無。
飛檐如劍寺,古柏似仙都。
許子嘗高遁,行舟悔不迂。
斬蛟聞猛烈,提劍想崎嶇。
寂寞棺猶在,修崇世已愚。
隱居人不識(shí),化去俗爭(zhēng)吁。
洞府煙霞遠(yuǎn),人間爪發(fā)枯。
飄飄乘倒景,誰復(fù)顧遺軀。
注釋參考
斬蛟
斬殺蛟龍。多謂勇士為民除害。 春秋 楚 次非 斬繞船兩蛟,見《呂氏春秋·知分》; 魯 澹臺(tái)子羽 赍璧渡 河 斬蛟,見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五》; 晉 周處 在 長(zhǎng)橋 下斬蛟,見《晉書·周處傳》; 襄陽 太守 鄧遐 入 沔水 斬蛟,見《初學(xué)記》卷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《荊州記》。此數(shù)事皆詩文中有名的典故。 南朝 梁簡(jiǎn)文帝 《<da{1*1}法頌>序》:“ 佽飛 案節(jié),不勞斬蛟之劍;虎賁弢羽,豈假鳴烏之射。” 唐 劉禹錫 《壯士行》:“明日 長(zhǎng)橋 上,傾城看斬蛟?!?宋 蘇軾 《過木櫪觀》詩:“斬蛟聞猛烈,提劍想崎嶇。”
猛烈
猛烈 (měngliè) 強(qiáng)烈;激烈 violent drastic;fierce;vehement 猛烈的風(fēng)暴 剛烈、剛強(qiáng) firm 志不猛烈提劍
《史記·高祖本紀(jì)》:“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,此非天命乎?”后以“提劍”謂起兵或從軍。 唐 杜牧 《感懷詩》:“ 高文 會(huì) 隋 季,提劍徇天意。” 明 何景明 《挽謝晚耕》詩:“ 日南 提劍志,海上卻金名。”
崎嶇
崎嶇 (qíqū) 山路不平 rugged;rough 崎嶇而經(jīng)丘?!獣x· 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 崎嶇坎坷蘇軾名句,過木櫪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