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李商英《木蘭花慢》
喜瓊筵乍啟,似王母、宴瑤池。正珠履駢肩,群仙間坐,冰玉交輝。新詞更兼舊曲,聽歌聲、宛轉(zhuǎn)繞屏幃。一縷龍香水麝,滿堂如彩云飛。金卮主獻賓酬。無算數(shù)醉如泥。誚不管山翁,霜髯皓鬢,為插花枝。更闌帶花歸去,有馀香、冉冉惹人衣。一枕華胥夢覺,恍然身在桃溪。
注釋參考
一枕
猶言一臥。臥必以枕,故稱。 唐 丁仙芝 《和薦福寺英公新?lián)k禪堂》詩:“一枕西山外,虛舟常浩然?!?宋 陸游 《感秋》詩:“一枕凄涼眠不得,呼燈起作感秋詩。” 元 馬致遠(yuǎn) 《夜行船·秋思》套曲:“蛩吟罷一枕纔寧貼,雞鳴后萬事無休歇,算名利何年是徹!” 清 宋維籓 《臺城路·蟬》詞:“午餘一枕游仙夢,幾番被伊驚醒?!?/p>
華胥夢
泛言入夢。 唐 張說 《奉和賜諸州刺史應(yīng)制以題坐右》:“共躡 華胥 夢, 龔 黃 安足尋?!?宋 陸游 《晨雨》詩:“飯餘一枕 華胥 夢,不怪門生笑腹便?!眳⒁姟?華胥 ”。
恍然
(1).猶忽然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達(dá)莊論》:“恍然而止,忽然而休?!?/p>
(2).猛然領(lǐng)悟貌。 宋 朱熹 《<中庸章句>序》:“一旦恍然,似有以得其要領(lǐng)者?!?清 戴名世 《<汪武曹稿>序》:“天下之從事於舉業(yè)者,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,而思改其所為。” 魯迅 《彷徨·肥皂》:“‘哦!今天十六?’ 四銘 恍然的說。”
(3).模糊不清;茫然。 南朝 齊 王琰 《冥祥記》:“ 達(dá) 既昇之,意識恍然,不復(fù)見家人屋及所乘轝?!?宋 陳師道 《次韻寄答晁無咎》:“往事不回如過雨,醉夢恍然忘惡語?!?明 邵璨 《香囊記·趕散》:“心酸痛,念我姑,神魂茫然失舉措?!?/p>
(4).仿佛。 宋 韓駒 《題畫太一真人》詩:“恍然坐我水仙府,蒼煙萬頃波粼粼?!?明 歸有光 《詹仰之墓志銘》:“予與之談 秀甫 之為人,恍然如生,相與為淚下。” 明 方孝孺 《書<黃鶴樓卷>后》:“展卷而臥閲之,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。”
桃溪
指桃源。 宋 周邦彥 《長相思》詞:“桃溪換世,鸞馭凌空,有愿須成。”參見“ 桃源 ”。
李商英名句,木蘭花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