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持慧劍樣三尸,龜蛇一氣相迎迓
出自元代馬鈺《踏云行 真武宮道士索》:
真武藏機(jī),真君棄假。
榮華富貴須當(dāng)舍。
手持慧劍樣三尸,龜蛇一氣相迎迓。
錄應(yīng)通明,神清幽雅。
知白守黑些兒話。
愿人省悟踏云行,好來
注釋參考
慧劍
佛教語。謂能斬?cái)嘁磺袩赖闹腔?。語本《維摩經(jīng)·菩薩行品》:“以智慧劍,破煩惱賊?!?唐 白居易 《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(shī)一百韻》:“斷癡求慧劍,濟(jì)苦得慈航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三四:“不是三生應(yīng)判與,直須慧劍斷邪思。”《老殘游記續(xù)集遺稿》第四回:“今ri{1|1}你命光發(fā)露,透出你的智慧,還不趁勢(shì)利用你本來具足的慧劍,斬?cái)嗄愕男澳???/p>
三尸
道家稱在人體內(nèi)作祟的神有三,叫“三尸”或“三尸神”,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的過惡。《漢武帝內(nèi)傳》:“三尸狡亂,玄白失時(shí)?!?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玉格》:“三尸一日三朝:上尸 青姑 ,伐人眼;中尸 白姑 ,伐人五臟;下尸血姑,伐人胃命?!薄秊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七五回:“這 春梅 不聽便罷,聽了三尸神暴跳,五臟氣沖天。” 清 西厓 《談徵·事部·三尸神》:“修真家言身中有三尸神,常以庚申日將本人罪過奏聞上帝,減其祿命。上尸名 彭倨 ,次名 彭質(zhì) ,下名 彭矯 。每遇庚申日,徹夜不臥,守之至?xí)?,則三尸不得上奏。余想此身本空洞洞地,安得有三尸在內(nèi)?蓋彭字之義,字書一訓(xùn)作近,而倨傲之性,質(zhì)見之性、矯戾之性,人人有之……其所謂守庚申者,正欲人斷除此三種性情,方可入道也?!?/p>
龜蛇
(1).龜和蛇。古人常將此二物繪于旗上,以為能消災(zāi)避害?!吨芏Y·春官·司常》:“龜蛇為旐?!?鄭玄 注:“龜蛇象其捍難辟害也?!?賈公彥 疏:“龜有甲能捍難,蛇無甲,見人避之,是避害也。”按, 清 王引之 以為“龜蛇”當(dāng)為“龜旐”之誤。參見“ 龜旐 ”?!秴⑼酢肪硐拢骸靶鄄华?dú)處,雌不孤居, 元武 龜蛇,蟠紏相扶。” 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九:“ 祥符 間避 圣祖 諱,始改 玄武 為 真武 ……后興 醴泉觀 ,得龜蛇,道士以為 真武 現(xiàn),繪其像為北方之神,披髮黑衣,仗劍踏龜蛇,從者執(zhí)黑旗,自后奉事益嚴(yán)?!眳⒁姟?玄武 ”。
(2).神名。即 玄武 。
(3). 龜山 和 蛇山 的并稱。在今 湖北省 武漢市 。 龜山 在 漢陽 , 蛇山 在 武昌 ,兩山隔 江 對(duì)峙。古為扼守 江 漢 要塞。 武漢長(zhǎng)江大橋 即建于兩山間。 mao{1~1}澤{1*1}東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游泳》詞:“風(fēng)檣動(dòng), 龜 蛇 靜,起宏圖。”
一氣
一氣 (yīqì) 一舉,一次,不間斷地 at one go;without a break 一氣呵成 同一幫派,聲氣相通;同伙 collude;work hand in glove 他們通同一氣 一陣(多含貶義) a spell;a fit 瞎鬧一氣迎迓
猶迎接。 唐 元稹 《沂國(guó)公魏博德政碑》:“至則迎迓承奉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谌幕兀骸扒叭胀黝?,有失迎迓。” 郭沫若 《屈原賦今譯·離騷》:“ 九嶷 的女神繽紛地前往迎迓?!?/p>
馬鈺名句,踏云行 真武宮道士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字字連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