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易士達《梅花曲》:
老樹槎芽知幾年,結(jié)根更在蒼崖巔。
雪深三尺凍不折,春條森森臨風(fēng)前。
春腳移從何處來,未到百花先到梅。
南枝初著三兩蕊,北枝冱寒猶未開。
昨夜東風(fēng)破寒臘,南枝北枝盡披拂。
不須羯鼓喧春雷,一點陽和香自發(fā)。
注釋參考
三尺
三尺 (sānchǐ) 指劍,劍約長三尺,故以“三尺”為劍的代稱 sword 指法律。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,故稱法律為“三尺法”,簡稱“三尺”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-foot bamboo strips 臧使者枉用三尺,以仇一言之憾。——明· 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春條
(1).春天花木的枝條。 南朝 梁 張率 《楚王吟》:“ 章臺 迎夏日,夢遠感春條?!?唐 高適 《苦雪》詩之四:“窮巷獨無成,春條秪盈把?!?宋 歐陽修 《送友人南下》詩:“河橋別柳減春條,隔浦挐音聽已遙?!?明 葉襄 《秋海棠賦》:“薄春條之鬭艷,樂秋景之婆娑?!?/p>
(2).舊俗春節(jié)書寫吉祥詞句貼于門楹上的條形對聯(lián)。 馬三立 等《開粥廠》:“福字兒、佛字兒、橫批兒、斗方兒,‘出門見喜’、‘抬頭見喜’,五個春條?!?/p>
森森
森森 (sēnsēn) 形容繁密 dense 丞相祠堂何處尋,錦官城外柏森森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蜀相》 形容陰沉可怕 ghastly and silent 看了這水泡子四邊黑壓壓的老樹,不禁有一種鬼域森森之感。——端木蕻良《科爾沁旗草原》 形容寒冷 cold 冷森森臨風(fēng)
迎風(fēng);當風(fēng)?!冻o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望美人兮未來,臨風(fēng)怳兮浩歌?!?南朝 宋 謝莊 《月賦》:“臨風(fēng)嘆兮將焉歇,川路長兮不可越?!?唐 杜甫 《與嚴二郎奉禮別》詩:“出涕同斜日,臨風(fēng)看去塵?!?宋 范仲淹 《岳陽樓記》:“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(fēng),其喜洋洋者矣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三九回:“不覺酒涌上來,潸然淚下,臨風(fēng)觸目,感恨傷懷?!?蘇曼殊 《寄調(diào)箏人》詩:“偷嘗仙女脣中露,幾度臨風(fēng)拭淚痕?!?冰心 《寄小讀者》五:“我想起我的母親,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,臨風(fēng)偷灑了幾點酸淚?!?/p>
易士達名句,梅花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