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清代乾隆《競渡》:
此俗始荊楚,特以紀(jì)歲時(shí),初因吊忠悃,相沿競水嬉。
夏五真夏五,風(fēng)日薰且熙,況當(dāng)膏雨霑,應(yīng)節(jié)聊拈題。
昆明閃金波,回堤燦蜀葵,中流九龍舟,誰肯相參差。
黃帽雙飛槳,綵縷五色絲,紛逐錦標(biāo)得,懸望霓旌麾。
既鬧旋亦寂,憑觀有所思,我觀競之義,所包未可涯。
聊舉數(shù)端言,以當(dāng)—解頤,四時(shí)唯其競,雙丸日夜馳,江河唯其競,東去不復(fù)歸。
大鵬競圖南,翼若云天垂,蟪蛄競春秋,各各不相知。
其間人更甚,率被名利羈,大禹競寸陰,陶侃較分厘,所趨背膺判,同懼晷刻移。
準(zhǔn)競所以勞,其勞無止期,故無競唯人,四方其訓(xùn)之。
注釋參考
荊楚
(1). 荊 為 楚 之舊號(hào),略當(dāng)古 荊州 地區(qū),在今 湖北 湖南 一帶。《詩·商頌·殷武》:“撻彼 殷武 ,奮伐 荊楚 ?!薄冻o·大招》:“自恣 荊楚 ,安以定只?!?唐 杜甫 《江上》詩:“江上日多雨,蕭蕭 荊楚 秋?!?宋 周邦彥 《齊天樂·端午》詞:“角黍包金,香蒲泛玉,風(fēng)物依然 荊楚 。” 清 魏源 《<圣武記>序》:“ 荊楚 以南,有積感之民焉。”
(2).木名。古時(shí)用為刑杖。 明 余繼登 《典故紀(jì)聞》卷一:“ 太祖 指道旁荊楚謂世子曰:‘古者用此為撲刑,蓋以其能去風(fēng),雖傷不至過甚。’”
歲時(shí)
歲時(shí) (suìshí) 一年;四季;季節(jié) seasons 前所謂權(quán)門者,自歲時(shí)優(yōu)臘一刺之外,即經(jīng)年不往也。——明· 宗臣《報(bào)劉一丈書》忠悃
忠誠。 明 張居正 《謝銀幣疏》:“隨又節(jié)奉圣諭……賜元輔 居正 銀五十兩,紵絲四表裡,以示朕嘉奬忠悃之意?!?清 梁紹壬 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武后》:“其言雖出忠悃,然穢語竟入奏章,可乎?” 郭沫若 《看了<侵略>》:“但在國難期間,敵人有無數(shù)可恥可恨的暴行,親人有無數(shù)可歌可泣的忠悃,一一都呈現(xiàn)在眼前?!?/p>
相沿
遞相沿襲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永明九年策秀才文》之二:“釋耒佩牛,相沿莫反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詞林·翰林散官》:“翰林官不論崇卑,其稱郎,稱大夫,俱結(jié)銜於本官之下,相沿既已久矣?!?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慮婚》:“后來祖、父相沿積德,所以一年好似一年,一代富似一代。” 郭沫若 《鼎》:“從此以后便相沿為例,‘鼎堂’兩字便被一部份的編輯使用了起來?!?/p>
水嬉
水上游戲。其形式很多,如歌舞、競渡、雜技等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大人賦》:“奄息 總極 氾濫水嬉兮,使 靈媧 鼓瑟而舞 馮夷 ?!薄杜f唐書·順宗紀(jì)》:“嘗侍宴 魚藻宮 ,張水嬉,綵艦雕靡,宮人引舟為櫂歌,絲竹間發(fā)?!?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(shí)后集·故都戲事》:“呈水嬉者,以髹漆大斛滿貯水,以小銅鑼為節(jié),凡龜、鱉、鰍、魚皆以名呼之,即浮水面,戴戲具而舞。舞罷即沉,別復(fù)呼其他,次第呈伎焉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琵琶行》序:“先帝在 玉熙宮 中,梨園子弟奏水嬉、過錦諸戲?!?嚴(yán)榮 注引《劉氏蕪史》:“水嬉之制,削木為傀儡,高二尺餘,肖蠻王、軍士、男女之像,有臋無足,下安卯栒,用竹板承之,注水方木池,以錫為箱,支以木櫈,用紗圍其下,取魚蝦蘋藻躍浮水面。中官隱紗圍中,將人物用竹片托浮水上,游移轉(zhuǎn)動(dòng)。一人鳴金宣白題目,代宣文句?!眳⒁姟?水戲 ”、“ 水飾 ”。
乾隆名句,競渡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