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陸游《舍南雜興》
麻菽連枝熟,柴荊盡日關(guān)。
臨池驚鷺起,倚柱待云還。
倦憩石腰鼓,行攜銅博山。
老人無定意,所到即開顏。
注釋參考
臨池
《晉書·衛(wèi)恒傳》:“ 漢 興而有草書…… 弘農(nóng) 張伯英 者,因而轉(zhuǎn)精甚巧。凡家之衣帛,必書而后練之。臨池學(xué)書,池水盡黑?!焙笠蛞浴芭R池”指學(xué)習(xí)書法,或作為書法的代稱。 唐 杜甫 《殿中楊監(jiān)見示張旭草書圖》詩:“有練實先書,臨池真盡墨?!?宋 蘇軾 《石蒼舒醉墨堂》詩:“不須臨池更苦學(xué),完取絹素充衾裯?!?明 沉德符 《敝帚軒剩語·名臣通畫學(xué)》:“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,鮮有以畫名者?!?清 葉名灃 《橋西雜記·黃忠端書孝經(jīng)卷》:“夫人善臨池,代公作行草,幾奪真?!?呂叔湘 《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》:“書法一項,確是一種藝術(shù)。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,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,才會有成就的?!?孫犁 《秀露集·耕堂讀書記》三:“日記抄得很工整,字體遒勁,也可作臨池之用。”
倚柱
(1).靠在柱子上。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三》:“ 軻 ( 荊軻 )自知事不就,倚柱而笑,箕踞以駡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 夏侯太初 嘗倚柱作書?!?/p>
(2).據(jù)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四》載, 齊 人 馮諼 客于 孟嘗君 ,左右賤之,食以草具。 馮諼 倚柱彈其劍而歌曰:“長鋏歸來乎!食無魚。” 孟嘗君 命左右食之。有頃, 馮諼 復(fù)歌曰:“長鋏歸來乎!出無車?!?孟嘗君 命左右為之駕。后有頃, 馮諼 又歌曰:“長鋏歸來乎!無以為家。” 孟嘗君 乃使人給其老母食用,無使乏。于是 馮諼 不復(fù)歌。后因以“倚柱”謂辭家求宦,不能侍親于膝下。 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實之用前韻為老者壽戲答》詞:“老去聊攀 萊子 例,倒著斑衣戲舞。記田舍、火鑪頭語。肘后黃金腰下印,有高堂、未敢將身許。且扇枕,莫倚柱?!?/p>
(3).倚靠的柱子。多比喻支持者。 郁達夫 《過去》:“ 老二 象一只雄雞,有什么可笑的事情發(fā)生的時候,總要我做她的倚柱,撲上身來笑個痛快?!?/p>
陸游名句,舍南雜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