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聽不任耳,踵息殆廢喉。
出自宋朝蘇軾《聞?wù)o表兄將至以詩迎之》
生逢堯舜仁,得作嶺海游。
雖懷跫然喜,豈免跕墮憂。
暮雨侵重膇,曉煙騰郁攸。
朝盤見蜜唧,夜枕聞鵂<留鳥>。
幾欲烹郁屈,固嘗饌鉤辀。
舌音漸獠變,面汗嘗骍羞。
賴我存《黃庭》,有時(shí)仍丹丘。
目聽不任耳,踵息殆廢喉。
稍欣素月夜,遂度黃茅秋。
我兄清廟器,持節(jié)瘴海頭。
蕭然三家步,橫此萬斛舟。
人言得漢吏,天遣活楚囚。
惠然再過我,樂哉十日留。
但恨參語賢,忽潛九原幽。
萬里倘同歸,兩鰥當(dāng)對(duì)櫌。
(軾喪婦已三年矣,正輔近有亡嫂之戚,故云。
)強(qiáng)歌非真達(dá),何必師莊周。
注釋參考
目聽
(1).古代聽訟法之一。謂觀察受審訊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?!吨芏Y·秋官·小司寇》:“以五聲聽獄訟,求民情。一曰辭聽,二曰色聽,三曰氣聽,四曰耳聽,五曰目聽?!?鄭玄 注:“觀其眸子,視不直則眊然?!?賈公彥 疏:“目為心視,視由心起。理若直實(shí),視盼分明;理若虛陳,視乃眊亂?!?/p>
(2).謂看人語態(tài)即知其意;見人容態(tài)即知其所欲言?!读凶印ぶ倌帷罚骸?老聃 之弟子有 亢倉子 者,得 聃 之道,能以耳視而目聽?!?宋 蘇軾 《聞?wù)o表兄將至以詩迎之》:“目聽不任耳,踵息殆廢喉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青梅》:“ 梅 亦善候伺,能以目聽,以眉語,由是一家俱憐愛之?!?/p>
不任
(1).不能忍受;不能勝任。《后漢書·皇后紀(jì)下·獻(xiàn)帝伏皇后壽》:“ 操 后以事入見殿中,帝不任其憤,因曰:‘君若能相輔,則厚,不爾,幸垂恩相捨?!?唐 韓愈 《復(fù)志賦》:“既識(shí)路又疾驅(qū)兮,孰知余力之不任?!?/p>
(2).猶不勝,表示程度極深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謝賜甘露啟》:“慈旨曲洽,頒此祥賚,不任欣荷,謹(jǐn)以啟事謝以聞?!?唐 韓愈 《答魏博田仆射書》:“即日 愈 蒙免,蒙恩改職事,不任感懼?!?/p>
踵息
道家煉氣養(yǎng)生之法。亦指呼吸徐緩深沉。語本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真人之息以踵,眾人之息以喉。” 成玄英 疏:“真人心性和緩,智照凝寂。至於氣息,亦復(fù)徐遲。腳踵中來,明其深靜也。” 宋 陸游 《獨(dú)學(xué)》詩:“踵息無聲酣午枕,舌根忘味美晨烹。” 清 金農(nóng) 《廣陵秋日雜作》詩之三:“屢訪花隱翁,踵息無一聲?!?/p>
蘇軾名句,聞?wù)o表兄將至以詩迎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