途窮別則怨,何必天涯去
出自唐代李端《冬夜與故友聚送吉校書》:
途窮別則怨,何必天涯去。
共作出門人,不見歸鄉(xiāng)路。
殷勤執(zhí)杯酒,悵望送親故。
月色入閑軒,風(fēng)聲落高樹。
云霄望且遠(yuǎn),齒發(fā)行應(yīng)暮。
九日泣黃花,三秋悲白露。
君行過洛陽,莫向青山度。
注釋參考
途窮
喻走投無路或處境困窘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五君詠·阮步兵》:“物故不可論,途窮能無慟?!?唐 劉肅 《大唐新語·持法》:“此途窮者,不輯之,當(dāng)為患?!?清 唐孫華 《文信國祠》詩:“戰(zhàn)苦身攢鏃,途窮血裹斑?!?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七論“文人相輕”--兩傷》:“于是相輕的文人們的處境,就也更加艱難起來,連街頭也不再是擾攘的地方了,真是途窮道盡?!?/p>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天涯
天涯 (tiānyá) 在天的邊緣處。喻距離很遠(yuǎn) end of the world;the remotest corner of the earth 天涯若比鄰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 同是天涯淪落人?!啤?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 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?!?馬致遠(yuǎn)《天凈沙·秋思》李端名句,冬夜與故友聚送吉校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