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王惲《【正宮】雙鴛鴦》:
柳圈辭。
。
暖煙飄,綠楊橋,旋結(jié)柔圈折細條。
都把發(fā)春閑懊惱,碧波深處一時拋。
。
。
野溪邊,麗人天,金縷歌聲碧玉圈。
解祓不祥隨水去,盡回春色到樽前。
。
。
問春工,二分空,流水桃花飏曉風。
欲送春愁何處去?一環(huán)清影到湘東。
。
。
步春溪,喜追陪,相與臨流酹一杯。
說似碧茵羅襪客,遠將愁去莫徘徊。
。
。
秉蘭芳,俯銀塘,迎致新祥祓舊殃。
不似漢皋空解珮,歸時襟袖有余香。
。
。
醉留連,賞春妍,一曲清歌酒十千。
說與琵琶紅袖客,好將新事曲中傳。
。
注釋參考
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紅袖
(1).女子的紅色衣袖。 南朝 齊 王儉 《白紵辭》之二:“情發(fā)金石媚笙簧,羅袿徐轉(zhuǎn)紅袖揚?!?唐 杜牧 《書情》詩:“摘蓮紅袖濕,窺淥翠蛾頻。” 后蜀 歐陽炯 《南鄉(xiāng)子》詞:“紅袖女郎相引去,游南浦,笑倚春風相對語?!?/p>
(2).指美女。 唐 元稹 《遭風》詩:“喚上驛亭還酩酊,兩行紅袖拂尊罍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金線池》楔子:“華省芳筵不待終,忙攜紅袖去匆匆?!?清 孫枝蔚 《記夢》詩:“頭上黃金雙得勝,眼前紅袖百慇懃?!?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憶劉半農(nóng)君》:“幾乎有一年多,他沒有消失掉從 上海 帶來的才子必有‘紅袖添香夜讀書’的艷福的思想,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?!?/p>
曲中
(1).完全擊中。 宋 陳鵠 《耆舊續(xù)聞》卷二:“ 韓退之 作《師説》,曲中今世人之病?!?/p>
(2).全都符合。 清 俞樾 《<七俠五義>序》:“及閲至終篇,見其事跡新奇,筆意酣恣,描寫既細入豪芒,點染又曲中筋節(jié)。”
妓坊的通稱?!毒劳ㄑ浴ざ攀锱涟賹毾洹罚骸澳?杜媺 曲中第一名姬,要從良時,怕沒有十斛明珠,千金聘禮?!?清 余懷 《板橋雜記·雅游》:“舊院人稱曲中。前門對 武定橋 ,后門在 鈔庫街 ,妓家鱗次,比屋而居。”
王惲名句,【正宮】雙鴛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