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唐彥謙《緋桃》:
短墻荒圃四無鄰,烈火緋桃照地春。
坐久好風休掩袂,夜來微雨已沾巾。
敢同俗態(tài)期青眼,似有微詞動絳唇。
盡日更無鄉(xiāng)井念,此時何必見秦人?
注釋參考
俗態(tài)
(1).世俗的情狀。 唐 王勃 《澗底寒松賦》:“見時華之屢變,知俗態(tài)之多浮?!?唐 杜甫 《石筍行》:“惜哉俗態(tài)好蒙蔽,亦如小臣媚至尊?!?/p>
(2).庸俗的情態(tài)。 宋 秦觀 《自警》詩:“從茲俗態(tài)兩相忘,笑指青山歸路僻?!薄剁R花緣》第二回:“我們雖不必學人間暖閣圍爐那些俗態(tài),何妨清吟聯(lián)句,遣此長宵?”
(3).世俗人的氣質(zhì)。 唐 牛僧孺 《玄怪錄·張佐》:“以汝前生好道,以得到 兜玄國 ;然俗態(tài)未盡,不可長生。然汝自此壽千年矣?!?/p>
青眼
青眼 (qīngyǎn)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間,青眼看人則是表示對人的喜愛或重視、尊重(跟“白眼”相對) good graces微詞
即微辭。 宋 周密 《<齊東野語>·自序》:“ 定 哀 多微詞,有所辟也; 牛 李 有異議,有所黨也。愛憎一衰,論議乃公?!?明 馮夢龍 《古今譚概·微詞·陸念先》:“ 陸念先 口無擇言,時出微詞,乃足絶倒?!?清 尤珍 《題磨崖碑》詩:“碑銘當日紀盛事,惟有揚頌無微詞。”參見“ 微辭 ”。
絳唇
(1).亦作“ 絳脣 ”。朱唇,紅唇。 漢 揚雄 《蜀都賦》:“眺朱顏,離絳脣,眇眇之態(tài),吡噉出焉?!?南朝 梁 江淹 《詠美人春游》:“白云凝瓊貌,問珠點絳脣?!?唐 谷神子 《博異志·陰隱客》:“絳唇皓齒,鬒髮如青絲。” 清 陳維崧 《竹枝·粵東詞》:“檳榔酒釀鬱林春, 鬱林 兒女多絳唇?!?/p>
(2).借指紅色簫孔?!段倪x·王褒<洞簫賦>》:“鎪鏤離灑,絳脣錯雜?!?李善 注:“絳脣謂簫孔以朱飾之?!?/p>
唐彥謙名句,緋桃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