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唐彥謙《蒲津河亭》:
宿雨清秋霽景澄,廣亭高樹向晨興。
煙橫博望乘槎水,日上文王避雨陵。
孤棹夷猶期獨(dú)往,曲闌愁絕每長憑。
思鄉(xiāng)懷古多傷別,況此哀吟意不勝。
注釋參考
博望
(1).古山名。即今 安徽 當(dāng)涂 西南 東梁山 ,與 和縣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對如門,故又稱 天門山 。歷來為攻守要地。《文選·陸倕<石闕銘>》:“乃假天闕於 牛頭 ,託遠(yuǎn)圖於 博望 ?!?李善 注:“ 孝武 大明 七年 博望 梁山 立雙闕?!?/p>
(2).苑名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》詩:“登賢 博望 ,獻(xiàn)賦 清漳 ?!痹敗?博望苑 ”。
(3). 漢 張騫 的封號。《漢書·張騫傳》:“ 騫 以校尉從大將軍擊 匈奴 ,知水草處,軍得以不乏,乃封 騫 為 博望侯 ?!?明 劉基 《題陳大初畫扇》詩之二:“爭似乘槎隨 博望 ,玉繩光裹看山河?!眳⒁姟?博望槎 ”。
乘槎
亦作“ 乘楂 ”。乘坐竹、木筏。傳說天河與海通,有人居海渚者,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,不失期,遂立飛閣于查上,乘槎浮海而至天河,遇織女、牽牛。此人問此是何處,答曰:“君還至 蜀 郡訪 嚴(yán)君平 則知之?!焙笾?蜀 , 君平 曰:“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。”正是此人到天河時。見 晉 張華 《博物志》卷十。《藝文類聚》卷八引“查”作“楂”。 南朝 梁 宗懔 《荊楚歲時記》也載有類似的傳說: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,乘槎經(jīng)月,到一城市,見有一女在室內(nèi)織布,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,后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(jī)石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序》:“況復(fù)舟楫路窮,星漢非乘槎可上;風(fēng)飇道阻, 蓬萊 無可到之期?!?宋 蘇軾 《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》:“豈知乘槎天女側(cè),獨(dú)倚云機(jī)看織紗?!?清 孔尚任 《岸桴記》:“予乘槎三年,江淮湖海,住若里巷?!焙笥靡员扔鞣钍?。 唐 杜甫 《有感》詩之一:“乘槎斷消息,無處覓 張騫 ?!?清 汪懋麟 《得舟次二只琉球使還消息》詩之一:“聞道乘槎客,安流實快哉?!?清 黃遵憲 《遠(yuǎn)歸》詩:“且圖傍岸牽舟住,競説乘槎犯斗還?!眳⒁姟?星槎 ”、“ 浮槎 ”。
上文
(1).書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前的部分。《詩大序》“故詩有六義焉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上文未有‘詩’字,不得徑云六義,故言六詩,各自為文,其實一也?!?/p>
(2).尚文。上,通“ 尚 ”。崇尚文飾?!稘h書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?夏 上忠, 殷 上敬, 周 上文者,所繼之捄,當(dāng)用此也。”
(3).尚文。上,通“ 尚 ”。崇尚文治?!稘h書·公孫弘傳》:“古者賞有功,襃有德,守成上文,遭遇右武?!?/p>
避雨陵
指 殽山 北陵,即 東殽山 。山、陵同義。二陵即 東殽山 和 西殽山 ,中有古道,其兩側(cè)高山相嵚,可避風(fēng)雨。傳說 周文王 曾避風(fēng)雨于此?!蹲髠鳌べ夜辍罚骸?蹇叔 之子與師,哭而送之曰:‘ 晉 人御師必於 殽 。 殽 有二陵焉:其南陵, 夏 后 皋 之墓也;其北陵, 文王 之所避風(fēng)雨也。’” 杜預(yù) 注:“此道在二 殽 之間南谷中,谷深委曲,兩山相嶔,故可以辟風(fēng)雨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 何休 云,其處險阻隘,勢一人可要百,故 文王 過之,驅(qū)馳常若辟風(fēng)雨?!?唐 駱賓王 《北眺舂陵》詩:“既出泥封谷,還過避雨陵?!?唐 唐彥謙 《蒲津河亭》詩:“煙橫 博望 乘槎水,日上 文王 避雨陵?!?/p>
唐彥謙名句,蒲津河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