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令某載若某狀,匠拜奉命唯不辭
出自宋代王令《寄題韓丞相定州閱古堂》:
始聞定作閱古堂,又聞定有閱古詩。
揚之遠定五千里,思得兩翅擘以飛。
偶聞人來說堂事,初敞兩壁無塵疵。
閑時公來命繪匠,親以玉指交畫揮。
教令某載若某狀,匠拜奉命唯不辭。
左圖守相父母吏,右狀將帥熊羆姿。
長冠峨峨偉笏佩,斗以玄白為裳衣。
屹如丁寧立以議,遜若避讓行而隨。
圖成儼毅色可讋,過吏不敢竊目窺。
仍令大筆署行事,寫出黑膽朱肝脾。
死者有靈如不泯,合有英氣來附茲。
故公之謀不知出,宜有神鬼陰助其。
茫茫九泉謂已朽,豈意一旦存形儀。
請留中壁素莫繪,待千歲后公以歸。
當搜國匠第一手,狀寫公像存依稀。
要知文完武繩備,遺與萬世瞻思資。
我知觀者定墮淚,不復峴首羊公碑。
又聞當世大手筆,磊砢詩句相撐支。
手搏蛟龍拔解角,爪擘虎豹金脫皮。
鄆州溪堂遂寂寞,韓詩塵蔽人不吹。
想應從此傳萬世,粹玉貫串珠縈累。
小戎何為尚縮伏,久滯公斧血不滋。
何時功成事業(yè)就,兩手一掃清三垂。
歸來天子喜以頷,泰階輝煥平無欺。
次招當世草茅士,各仗呈露心腹披。
締裾聯(lián)纓上廊廟,留與后世圖為師。
然后回謝閱古堂,彼合異代今一時。
注釋參考
教令
教令 (jiàolìng) 由宗教會議或有頭銜的人制定的有關教義或教規(guī)的法令 decree 羅馬教皇的教令奉命
奉命 (fèngmìng) 被命令,被要求 be supposed to 那個士兵奉命應在上午返回 接受命令,遵守命令 receive orders;act urder orders;follow the cues of sb. 奉命出發(fā) 肅請得奉命吊 表二子,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 嘗奉命至金陵?!?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不辭
不辭 (bùcí) 樂意去干,不辭讓或不推辭 be willing to 不辭勞苦王令名句,寄題韓丞相定州閱古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